传授力是毫无疑问的高阶技能,因为“教比学更难”。但非常的有意义。原因有三:
-
教是最好的学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春雷行动”系列是我个人的阅读、思考加上工作中的经验分享,通过分享我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包括我讲课的文案也是一直在修订,有了更贴合的案例,更形象的比喻,更通俗的理念,更热点的事件我会马上加进去。我也相信下一次的分享永远比这一次更好。因为每一天我都是新的人。
此外在分享的过程中,小伙伴们会给我提供更好、更鲜活的案例。提供更多的维度去解析知识与技能点,这也会反向促进我的学习。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因为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学习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交,一种更有质量的社交。发展的公司希望每个人都要成长
还记得之前的课上说的吗?个人和企业之间其实是共生的。企业要发展,个人也要成长。
如果发生了不匹配,比如企业的发展跟不上个人的成长,那么就留不住人才;如果个人的成长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据说华为有所谓的“一C毁三年,四B不续签”。
网上流传的《京东人事和组织效率铁律十四条》里的“backup 原则”更是明确要求“所有总监级及以上管理者入职一年内要找到至少在三年内可以继任其岗位的候选人。”否则其晋升会受到影响。
批判三个误区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典型的存量思维,玩的是零和游戏。在这种思维里别人多一些,就会导致自己少一些。
传统的社会可能确实是这样。但现在生产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也就是增量思维来看待世界。而且这个增量以前是线性增长,现在在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在这么一个发展的时代,找到一个上升的行业,一个成长的公司,自己再保持成长。如果没有分享,我们不是会被饿死,而是会被累死。自己都忙得没有时间怎么教别人?做好自己就行啦。
如果忙得都没有时间思考、总结、分享、提高。那么本身,这就是一种低水平的勤奋。或者用一句流行语说,这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我愿意传授,别人不一定愿意被传授,怎搞?
这一点取决于我们传递的内容,我们说的再好,再有价值,如果不能解决对方的问题,那么对他来说就是噪音。就像有同学提的问题,“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人脉开拓力重要吗?”我的答案是“重要,但不如持续学习力、目标发现力、专业构筑力更重要”。
但如果我们讲的确实能解决别人的问题,请放心,会有人愿意听的。
传授力的三重境界
1. 举重若轻
工作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前辈——东西全在我脑子里,但我说不清楚,有机会带你做一遍,做一遍你就晓得了。
这样的情况不一定是“敝帚自珍”,可能他真的不知道如何说出来。这里涉及到“隐形知识显性化”的问题。
比如,老师本来今天想去买水果,晚上要来作现场分享,没有时间去了。于是,我请助教帮我去买个西瓜。过了一会儿,助教在水果店和我视频,给我看西瓜的样子,也顺便告诉我西瓜的价格和重量。我看了看西瓜的外观,问这个西瓜是不是熟了。价格重量,这是显性知识。熟不熟,这就是隐形知识。助教问我怎么才能知道西瓜熟不熟,我告诉助教一手托起西瓜,另外一只手拍西瓜,用托西瓜的那只手感受一下是不是有震动传过来。助教说,好像有。我问,传过来的力量大吗?助教说,好像还行。这就让我很迷惑,好像还行,到底是行不行?坦率地讲,说不清楚。
我告诉助教,你让卖瓜的人开个三角口,看看熟了没?好,这下看到熟了。再不吃就要熟过了。我再让他尝尝甜不甜,他尝了一口。然后对我说,甜。不要以为这个“甜”信息是清晰的,有多甜?其实很模糊,因为我们两个人口感不同,所以,对于甜的评价也会有差别,这也是隐形知识。
那怎么评价甜不甜呢,有一家生鲜电商通过给橙子贴上“甜度值”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能够把隐性知识显性化,就能把事情说清楚,也有利于知识的传递。
这就是举重若轻。
2. 大智若愚
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在传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要传授,另一部分靠领悟。从成长的角度来说,一定是领悟来的更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度,
高人点度、不如自己领悟!
《倚天屠龙记》“太极初传柔克刚”一章中有张无忌向张三丰学太极剑一段, 张无忌大敌当前,要与剑术高手比剑,但他从来没使过剑。张三丰于是当场传他太极剑法,半个时辰后对敌。然而传剑过程中张三丰反复问“忘了多少了”?最后张无忌表示“全忘了”张三丰才让他下场比试。
金庸随后在书中给出了解释——
……要知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 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
我们来类比工作中的传授力,剑招就好比是知识和技能点;剑意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触类旁通的才干。照搬剑招就会拘泥不化,不能活用知识也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在书中这么短的时间里,“如何出剑”的知识和“出得熟练”的技能,显然不可能半个时辰马上掌握。只有传递“剑意”才能成功。而能力和才干的核心,就是自动自发,无知有能,所以“剑招”忘记得越干净越好。
后来金庸在另一本书里把这个理论发扬光大,那就是《笑傲江湖》中的“无招胜有招”。
风清扬对令狐冲道:“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你说‘各招浑成连绵,敌人便没法可破’,这句话还只说对了一小半。不是‘浑成’,而是根本无招。你的剑招使得再浑成,只要有迹可寻,敌人便有隙可乘。但如你根本并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招式?”
这一重境界我把它命名为“大智若愚”,要做到大智若愚有两个要点:
①要挖掘学习者的才能。张无忌在学太极剑的时候已经有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在身。令狐冲可以作为一个好例子。令狐冲虽然是华山派的大师兄,但被岳不群教得拘泥不化,当时的武功比田伯光还不如。风清扬发掘了令狐冲性格中无拘无束、洒脱不羁的一面,正适合剑意的传递。
②要甘于让出主角的舞台。书中张三丰是受了重伤,风清扬则是立了重誓,不再出手。而在现实生活中传授者要克制自己“好为人师”的欲望,如果学习者展现了能力,就要点到即止,让学习者自行领悟。
- 无中生有
前面两重境界中传授者都是高手,是专家。第三重境界则是 就专业能力而言,传授者还不如学习者,甚至根本不懂专业,是为“无中生有”。请看下面的例子。
知识的陷阱
理想情况似乎是专家教练也拥有很高水平的技术知识,但是让专家有效抑制他们的专业而很好地教练是很难的。让我以一个网球的例子做进一步说明。许多年前,我们几个“内心网球”的课程被超额预定,以致我们缺少培训“内心网球”的教练。我们让两个“内心滑雪”的教练身着网球教练的制服顶替,在他们臂下放一个球拍,并向他们承诺他们不会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球拍,从而让他们放松。意料之中的是,他们从事的教练工作与网球教练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区别。而且,在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做得更好。通过反思,原因很明显。网球教练能看到参与者的技术错误,而滑雪教练看不出这些问题,他们能看到的是参与者使用自己身体的效率。身体不协调源于自我怀疑和对身体觉察力的不充分。滑雪教练不得不依赖于参与者自身的自我诊断,并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而网球教练仅仅处理了症状和技术错误。这要求我们给予网球教练更多的培训来让他们更有效地摆脱他们的专业。
20世纪70年代初,哈佛大学的教育学家兼网球专家蒂莫西·高威在他开设的网球训练课程上,意外地发现一位临时调来的滑雪教练教出的网球学员竟然比专业网球教练教出的学员进步更快。他对这个有趣的现象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发现原因是专业网球教练对学员的动作要求严格并且不断示范和纠正,导致学员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是否规范上,当网球飞过来时却手忙脚乱。滑雪教练对击球的动作没有特别的规定,只是通过开放式的提问要求学员把注意力集中在网球上,根据球飞过来的方向自行调整动作。由于学员自主抉择、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反而学习得更好,打出了更好的球。
根据这个发现,他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传授经验和技术,更重要是在于发掘学习者的觉察力和责任感。
所谓觉察力,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是有层次之分的。要提升觉察力,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提出具有描述性细节的具体问题来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觉察力。
比如,屋角有一盆盆栽,我问你,它是什么颜色的?你看了以后如果回答说是绿色的。那绿色这个答案就很粗糙,是低觉察力下才会得出的答案。
假如我再问你,它是哪个色系的绿色?是草绿、苹果绿、橄榄绿、薄荷绿还是湖水绿?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可能就得凑近,仔细观察了,然后再拿色谱对照一下,才能确定。比如说是橄榄绿吧。
那我再问,它一直是橄榄绿吗?会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呢?假如你是个爱较真的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把一台摄像机对着这盆盆栽拍一天,然后呢,通过录像回放,来确定一下早上和晚上的绿,究竟会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学习者回答问题的仔细程度和我的问题是有关的。换句话说,传授者提问的方式,能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觉察力高低。
其次要做的是建立学习者的责任感。如果只是单纯的下命令,把学习者的成长责任抢过来,当学习者成绩不如人意时,会本能地责怪传授者。
比如领导让小明买某天9点的火车票。
小明查了一下没有了,反馈给领导,没有了。
领导说你看看10点的呢?奇怪,也没有。
领导又说你看看8点的呢?真奇怪,还没有。
反复几次,领导生气了,说:你是个算盘珠子啊,拨一下动一下,你怎么不想想其它办法呢?
小明也觉得很委屈,买不到票我也不想啊,真冤枉。
如果换一种说法,领导说:我们需要某一天去某地开会,谁愿意为我们安排一下行程呢?这时候小明说:我去吧,当他发现火车票没有的时候,他八成会再想想其它办法。比如能不能买到飞机票。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自己对这个事有责任,毕竟是亲口答应的,潜意识里,现在已经不只是领导的事,而是自己的事了。
所以建立学习者的责任感,他会因为是自己的选择而更加努力。
刚刚我们只是举了两个简单的例子。具体如何操作,其实也是有方法的。
《高绩效教练》这本书里提出了GROW模型,通过“目标设定-现状分析-发展路径-行动计划”,来帮助建立学习者的觉察力和责任感。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赘述。
只要有了觉察力和责任感,学习者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自学者,他可能取得的成就会超越传授者的想象。因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正是因为这样,世界纪录才会一再地被打破。
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解释张三丰和独孤求败是如何练成的。
综上,传授力的三重境界里——
- 第一重传递剑招。手中有剑,心中也有剑。这叫人剑合一。
- 第二重传递剑意,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叫无招胜有招。
- 第三重直指人心,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这叫天人合一。
本期课程到此结束,敬请期待大结局——工作中的协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