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建兴九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出祁山直奔天水郡而来。
行至天水郡卤县界首,祁山堡拦住去路。此堡依山傍水而立,险峻坚固。诸葛亮召集众将商议。文长说:“此堡正当我北上要冲。必须先拔此堡,方可进兵”
诸葛亮说:“我若强攻此堡,正中司马懿下怀。先继续北上,抢收清水小麦。”
“若是北上,此处魏兵必会袭击我粮道,如何是好?”
“可分一支军,防备此敌。谁愿当此重任?”
“我愿往。”一将挺身而出。
诸葛亮看去,是王平。于是留王平引五千军围住祁山堡下寨,以保护大军粮道。诸葛亮引汉军继续北上,兵锋直指卤城。卤县县令素来仰慕诸葛亮,连忙开城出降。
诸葛亮抚慰毕,说:“此时清水麦熟否?”
县令说:“已熟”
诸葛亮乃留张翼、马忠引五千军守卤城,与南面二十里外的王平犄角相援。然后传令其余诸将并三军急行,向西北穿木门道,望清水县奔袭。
诸将不解,说:“丞相为何如此急切?”
诸葛亮笑道:“司马懿若知我出祁山,必来抢清水小麦。此正是分秒必争之时,怎能不急?”
再说祁山堡守将魏平,见汉军主力前来,一面闭关坚守,一面派快马飞报长安。
司马懿在长安,闻报:“诸葛亮围攻祁山甚急,请火速驰援。”
司马懿对张合说:“诸葛亮此来,必抢清水小麦。祁山堡固若金汤,非旦夕可下,我先赶往清水县,抢割小麦,再解祁山之围。”
张郃曰:“诸葛亮出祁山,汉中必然空虚。吾愿引一军从雍、郿,翻越秦岭,直捣南郑。”
“吾集中兵力尚不能当孔明之众,而又分兵为前后,乃冒险之计。非胜算也。”
“长安距清水,千里之遥,待我到时,敌早已割麦而走。”
“可先教郭淮增援戴陵,我大军随后就到”
张郃无法,只能听令而行。于是司马懿令郭淮引雍州兵火速增援天水郡,保护陇西小麦。又令张郃为先锋在前,自己总督大军在后,急行军八百余里,往清水县而来。
再说天水守将戴陵,引三千兵龟缩在清水城内,以拒诸葛亮。人报雍州刺史郭淮引一万兵赶来增援,连忙开城接入。戴陵见了郭淮,大喜,说:“有公前来,明日就与诸葛亮决一雌雄。”
郭淮说:“不可。蜀兵阵法诡异,只应坚守,不可野战。”
“眬右连年干旱,只清水有粮。若你我畏蜀不战,小麦被诸葛亮抢走,此乃重罪也。”
郭淮只得依计。
次日,一万魏军与四万汉军在渭河平原对阵。
汉军由于冶炼锻造技术的改良,盔甲坚固,刀枪锋利,诸葛连弩威力巨大,再加将士勇武用命,八阵法精妙,真是锐不可当。
三通鼓未毕,汉军就如一台巨型绞肉机一般,将魏军绞成肉末。魏兵胆寒,四散奔逃。郭淮、戴陵险些丧命,窜回城中,不敢再出。
汉军大胜,诸葛亮令关兴引一万兵围城;他引三万将士将清水县小麦收割一空,然后令运输队将俘虏押往汉中,将小麦送往卤城打晒去了。
探马忽报:“东面大队魏军赶来,上打车骑将军张合旗号,距我只有二十里。”
诸葛亮对众将说:“张合既来,司马懿必然在后。我们若能在此歼其主力,就可全据雍、凉,然后再图关中,则大业可成。”
于是留关兴围城,诸葛亮引三万汉军前来迎战。
再说司马懿与张合引三十万人马赶到清水县东郊,司马懿站在高处眺望,见麦田里已空空如也,叹道:“陇右无谷矣。我三十万大军只能从关中运粮了。”
张合说:“关中离此千里之遥。诸葛亮若袭我粮道,我军危矣,不得不防。”
司马懿依计,只得分出十万兵为运输队,押运粮草。这时,西方旌旗招展,汉军徐徐而来,正中打“汉丞相诸葛亮”大旗。
魏将望见,都跃跃欲试,请求出战。司马懿说:“不可。蜀兵精锐异常,不可与其争锋,只宜坚守不出,待其粮尽,自然退去。”
于是传令魏军后撤十里,沿渭河险要处设寨,深沟高垒,坚守不战。
诸葛亮严阵以待,司马懿却避而不战,一连数日。诸葛亮便令关兴解除对清水的包围,与大军缓缓往东南方的木门道退去。
司马懿见状,拔营而起,进驻清水城与郭淮汇合。然后令牛金引两万骑兵为前驱,张合引五万军为先锋,自己引大军随后,尾随诸葛亮而进。
牛金骑兵很快便赶上汉军后队,都可以望见汉军的旗帜。后队急报诸葛亮,诸葛亮传令全军列阵迎敌。牛金向司马懿请战。
司马懿传令后退十里扎营。
诸葛亮于是继续沿木门道往卤城退去。司马懿则又拔寨而起,尾随诸葛亮。
诸葛亮再次列阵迎敌,司马懿再次扎营避战。这样反复数次之后,魏军众将皆怒。
张合说:“敌远来逆我,对于我们来说,避而不战,持久消耗确实是上策。而且祁山堡知大军已在附近,必然士气大振,坚守待援。但如今诸葛亮粮少,明显是要跑,可我们这样逼进又不敢战,只会坐失军心民望。应将大军屯于清水,分一支奇兵,以断其后,诸葛亮自破。”
“诸葛亮这是在用围点打援之计。他围祁山,割陇西小麦,缓慢撤军,都是在诱使我与其决战。我军若有失,眬右不保,因此不可冒险,只应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魏将纷纷愤然请战,司马懿力排众议,继续亦步亦趋的跟在诸葛亮身后,一直将他“礼送”进卤城。
司马懿既不攻卤城,也不去解祁山之围,而是依山傍水,立寨坚守。诸葛亮对众将说:“司马懿这老狐狸是要跟我们耗粮草。”
杨仪说:“成都粮草迟迟未到,我军全赖清水小麦为食。这样耗下去,恐难以久持。”
诸葛亮沉吟半晌,说:“不能这样耗下去,必须逼司马懿决战。”
诸葛亮一面苦思对策,一面派人往成都催粮。
再说李严在成都,和亲信苟安密议,李严说:“我和诸葛亮同为先帝托孤重臣。诸葛亮却借口防卫汉中,将我明升暗降,夺走兵权。如今我竟沦为给他运粮的小吏。”
苟安说:“公且息怒。诸葛亮大权独揽,又工于心计,不可与其硬碰。臣有一计,可将其扳倒,到时公就能取而代之。”
“何计?”
“诸葛亮每次北伐,皆倾尽全国之力。若是无功而返,朝中必然非议,民间也将怨声四起。到时他威信扫地,就是公您出来主持大局的时候了。”
“你的意思是在粮草上作文章?”
“正是。粮草是北伐的命门,只要公掐断粮草,诸葛亮就是有天大能耐,也翻不起浪。”
“如此大事,若是追究起来,我也难保。”
“公只装作不知,所有责任都由我一人承担。到时我逃到曹魏去,诸葛亮就百口莫辩了”
二贼又商议具体操作细节,李严重赏苟安大量金银财宝,供他去曹魏以后生活。
再说魏兵只龟缩不出,诸葛亮在卤城相拒日久,眉头紧锁。五月的一天,他在城中巡视,战士们围成一圈,欢呼叫好。诸葛亮走近观瞧,原来是两个军士在比武。
诸葛亮亲至,战士们纷纷行礼。诸葛亮摆摆羽扇,示意不必拘泥,继续比武。一名战士连赢数场,无人能挡。这时又上来一名对手,他不同于先前几个对手,而是小心谨慎,不轻易出手。
常胜战士瞄了一眼,干脆把两手背到身后,挺胸露腹朝他大摇大摆的逼近。
“哎呀。”围观的战士们惊道。
诸葛亮也摇头。
谨慎的对手见状,飞起一脚踢向常胜战士裆部,战士略微一闪身,迅速出手逮住对手脚踝,大跨步上前使对手失去平衡,栽倒。
人群中响起热烈的欢呼声。诸葛亮唤这位常胜战士过来,说:“你刚才为何要把手背过去?”
“他太谨慎了,所以我故意亮出破绽让他打,然后才好反打他。”
诸葛亮眼前一亮,说:“别看你只是一个战士,却如此有勇有谋,了不得。”
于是重赏这名战士,回去召集众将,对王平说:“解除对祁山堡的围困,后退十里扎营。”
王平大惊:“这样粮道将会断绝,司马懿也可分兵渗入我军南侧。到时我军将陷入死地。”
文长说:“若解除围困,我军将暴露在敌人南北夹击之下。敌人若采用钳形攻势,我军休矣。”
诸葛亮并不回答,而是问杨仪:“城中还有多少粮草?”
“不足一月”
又问王平:“你现有的五千兵力,能挡得住魏军十万兵力进攻吗?”
“十日之内可以,十日之外我也无能为力。”
诸葛亮笑道:“子均虽目不识丁,但却是大将之才。”
然后对众将说:“我军就是要把弱点亮给魏军,诱使他与我决战,然后在决战中歼其主力。”
商议已定,诸葛亮引四万军坐镇卤城;令文长引五千兵在卤城以北渭河边安营,以保护全军水源;令子均解除祁山堡围困,引本部五千兵退至卤城以南十里处构筑工事。二将领命而去。
魏军众将见汉军自掘坟墓,将兵力收缩在以卤城为中心,南北纵深不足二十里的狭长山脉中,都大喜过望,聚集到司马懿帐前请战。魏平在祁山见汉军撤去围困,也飞奔来见司马懿。
司马懿称病不出。
张合众将强行入帐“探病”。众将奋然说:“蜀军已陷入我南北包夹之绝境,不待此时破敌,更待何时?”
司马懿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说:“他既自绝粮道,我军只需静待,其粮尽自溃。”
众将说:“我三十万大军,千里转运粮草。公深受国恩,难道眼见国家日日受此损耗?”
“诸葛亮这是在诱使我与其决战,断不可中计。只应坚守,待其自溃。”
众将爆怒,魏平冷笑道:“公畏蜀如虎,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众将也哄堂大笑。司马懿闭上眼睛,好像病重昏迷一样。
张合到床前说:“自古以来,凡遭钳形攻击者,十有九败。诸葛亮不是神,何况他纵深不足二十里。我南北夹击,便可将其拦腰掐断,然后分割包围。若公错失良机,放跑了诸葛亮,恐怕朝廷中不好交代。”
司马懿睁开眼睛,又沉吟良久,方同意。
令张合引十万兵绕山路南下,与魏平在祁山堡会师,彻底截断汉军退路。然后司马懿引十万兵自北向南突进,张合引十万兵自南向北突进,企图在卤城下会合,最终分割围歼全部汉军。
张合依计,引兵至祁山堡,一路毫无阻挡。就这样,魏军一切准备就绪,以钳形攻势向汉军阵地压来。
哨兵飞报诸葛亮,诸葛亮留马忠引五千军守卤城,以接应子均;他同文长、关兴、子远、廖化诸将引四万军北上迎击司马懿。
子均坚守南营,岿然不动,使张合、魏平十万大军寸步难行。
诸葛亮与司马懿相遇,两边群山,中央一片平川旷野,好片战场。两军对圆,魏阵中门旗开处,司马懿出马,众将分列左右。
司马懿与诸将皆披坚执锐,跨马扬鞭。遥望汉军阵中,诸葛亮却纶巾素服,身不着片甲,手不持寸刃,端坐于四轮小车之上。只见他轻摇羽扇,指挥三军,汉军将士随其令行禁止,好一派仙风道骨。
司马懿叹道:“真神啦。”
然后打马上前对诸葛亮说:“吾主上法尧禅舜,相传二帝,坐镇中原,容汝蜀、吴小国者,乃吾主宽慈仁厚,恐伤百姓也。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
诸葛亮笑道:“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安肯不倾心竭力以讨贼乎?汝曹氏不久为汉所灭。汝祖父皆为汉臣,世食汉禄,不思报效,反助篡逆,岂不自耻?”
司马懿传令擂鼓进兵,诸葛亮环顾将士们说:“我大汉之成败,在此一战。众军皆要用命。”
将士们大呼:“我等愿舍生为国,以报丞相!”
汉军人人奋勇,将锐兵骁,加之枪弩锋利,阵法精妙,魏兵抵敌不住,四散溃逃。汉军奋力掩杀,杀得魏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司马懿仅百余骑得脱,向西北往清水城狼狈逃窜。
汉军顺势拔除魏军所有营寨。打扫战场,缴获玄铁鳞甲五千件,弓弩九千一百张,斩杀魏兵无数,仅将校以上首级就有三千颗。
张合闻风丧胆,连忙沿山路撤走,也往清水城而去。子均、马忠又重新将魏平围困在祁山堡。
诸葛亮收得胜之兵,回到卤城,犒赏三军。将士们欢欣鼓舞,誓要一鼓作气,光复雍、凉。
这时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杨仪查点,粮草不足半数,期限延迟十日,来报诸葛亮。
诸葛亮厉声道:“吾军中专以粮为大事,误了三日,便该处斩。汝今误了十日,又缺大半粮草,有何理说?”
苟安道:“李将军让小人传话说:西川粮草难以为济,又连日暴雨,山路不通,望丞相早日收兵。”
“若敢传错,定斩汝头。”
“不敢有错。”
杨仪说:“连番兴兵,国力疲乏。粮又不继,不如暂退。”
诸葛亮沉沉的叹息一声。
只得引大军走祁山路退回汉中,关兴殿后。临行前唤文长、子均入帐,授以密计:令子均引本部兵马继续包围祁山堡;令文长引一万弓弩手,去木门道埋伏,以待魏军追兵。
诸葛亮对文长说:“此次张合必死,可在木门道刻下:张合死于此地几字。”
文长、子均领命去了。
再说司马懿受张合等人鼓动,勉强出战,结果遭遇惨败险些丧生,狼狈逃入清水城。又见张合反而完好无损的引军退回,心中深恨。
人报:蜀兵大队已退,卤城空虚,只有王平一营还在包围祁山。
司马懿假装大喜,对张合曰:“孔明已退,将军速去追之。”
张合说:“诸葛亮诡计多端,其退军绝不可追。”
司马懿拍案而起:“大胆!蜀军粮尽而溃,正可追击。你深受国恩,当以死报!竟敢在此巧言搪塞?”
说完,喝刀斧手将张合推出去。众将苦劝方免。
司马懿仍强令张合追击,张合不得不引兵而出。从清水县至卤城都是狭窄崎岖山路,只有木门道略微宽敞,因此张合奔东南方的木门道而来。
行至一处路段,两侧高山,中间道路不足十米宽,前军飞报张合:“树上有字。”
张合纵马上前观瞧,见一颗树被削去大片树皮,上面题字“张合死此树下。”
张合心道不好,下令全军急退。就在此时,山谷中梆子骤响,山上汉军忽显,箭如️雨下。
后人作诗云: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此处行人过,犹说武侯旧日名。
张合早料此行凶险,因此也有准备。他身披内外两套铠甲,弩箭不能透,但仍有一箭射中膝盖,张合带伤指挥败兵退回清水城。
司马懿暗中向军医吩咐几句,军医领命前来“医治”张合。张合腿伤感染而死。
司马懿将张合尸体收敛,运回洛阳,并表奏朝廷。曹睿上朝,接过司马懿表文览看,内容如下:“太和五年,蜀贼诸葛亮率三十万之众犯我陇右,臣身为雍凉都督,率众抵御。赖皇上洪福,臣等人人敢死,与贼亮连战百余日,每日毙敌无数。六月,贼亮不敌而宵遁,臣等追击千里,俘斩万计,此诚数年未有之武功也。车骑将军张郃不幸殁亡。臣诚惶诚恐,蘸蜀贼之血,叩上。”
曹睿可惜张合之忠勇,哀叹道:“蜀国未平,而张将军身殒,如之奈何?”
陈群也叹道:“张合乃良将,国之柱石。今张合死,雍凉无依仗也。”
辛毗闻之大怒,厉声道:“陈公,说什么呢?我魏国之大,良将之众,难道只有张合?”
陈群无言以对,曹睿命厚葬张合。
再说文长伏击张合以后,南下与子均汇合,二将走祁山道退回汉中。魏平见祁山堡之围又解,来见司马懿,说:“蜀虽退军,明年定会再来。大都督要早作准备。”
司马懿笑道:“蜀乃小国寡民,诸葛亮却屡次逆战我中原大邦,必然国疲民困。我料诸葛亮此次退兵,不恢复个三年五载,他都不敢出来。”
众将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