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剧本里的纠葛从何而来?
我们的潜意识里,有很多内心的剧本,剧本中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童年经历内化到心里形成的。
成年后,我们照着剧本,一遍遍重复上演着剧情。
02
两种类型的主角
能走出剧情,看见真实的外界,并且加以修正,基本可以断定这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另一种类型称为“全封闭自体”,这种人执着于剧情,如果他人不肯扮演既定角色,他会威逼利诱,逼其就范,为此不惜伤害自己和对方。简单粗暴来说,全封闭自体这种人,就是入戏太深,分不清戏里戏外。
比如朱雨辰的妈妈,她凌晨四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煲糖水。坚持了十多年。
她跟随儿子进剧组,背上电磁炉,无论在五星级酒店还是民宅,都能开伙给儿子做饭吃。笑称自己是“行走的厨房”。
她甚至坦言:“没有自己的生活,是用生命对待儿子”。
自我牺牲的妈妈,往往一心扮演着为孩子操心的无私付出者,其实只是醉心于她的自我感动。
而孩子则扮演着无能又缺德的角色,看看最近热播的《都挺好》,剧情的走向就是:苏妈倾其所有付出,而苏明成是没有担当一味索取的妈宝男。
03
剧情里没有真实的爱和恨,“都是为你好”,不过是攻击和捆绑。被拉入剧情的孩子,却会真的把角色认同成自己。
像朱雨辰妈妈这样,为孩子付出一切 ,孩子会认为自己亏欠妈妈很多,不甘被捆绑却又不忍逃脱。
被父母仇恨的孩子,不理解父母的恨与自己无关,比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苏明玉就搞不明白,母亲为何刻薄她,而对两个儿子很好。
既然虚构的剧情里无爱无恨,那又何必纠结于过去老剧本的爱恨纠葛。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