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闺蜜回老家单独约我,说是想和我聊一聊,我一惊,便知道她一定是遇上事儿了。打电话老公告诉他我会晚回家,便去接闺蜜。
老远便看见那倔强干脆的发型,远远望去依旧是清清爽爽。迎面走来的她张开手臂的动作,让我心里一酸,我迎上去拥她入怀,手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告诉她,会好的,会好的,先带你去喝咖啡。
我故作轻松的和她寒暄,问她儿子是不是一起带来了?聊着一些工作近况,却一致的避开了敏感话题和敏感人物,依着闺蜜的性格,她是决计不会在外面失态的。
坐定后,各自点了咖啡。我没有急着问她,只是说着这里的咖啡和我每日里来这咖啡馆看书做手帐的情景,等着她的开口。
闺蜜从老家进省城已经3年多了,她和老公婚后一直分居两地,虽然多有不便,却看她也能应付自如,因她父母基本在身边一起照顾着,减轻了不少负担。
“我老公昨天和我爸大吵,二个人口不择言。”闺蜜幽幽地开了口。
晕死!没想到这么严重,婚姻中女婿和老丈人就像是婆媳比较容易有冲突,但多半是私下较劲,不会拿到台面上吵。这女婿也是够了。心里虽然贬低着,可我这嘴里也不能说,只是询问着具体情况。
具体内容很繁琐,毕竟二个女人的谈话总是会时不时的离题很远,想想还是整理出几条脉络,方便理清。
吵架原由是我家闺蜜那儿子对学习不上心,结果我闺蜜,我闺蜜她老爸,便在那里数落孩子。这孩子他爸不高兴了,憋在心里几天,昨天便爆发了。
看着一件小事所引发的事件背后,实则有很多文章,闺蜜不是不知问题在哪儿?只是情深便乱,加上新环境,夫妻关系重新相处,儿子介入后的家庭关系重组,父母的合住,这每一个关系变化,每一种角色变更,都使她面临不同的压力,让她失去了方向和自我。
新工作的认可压力。
虽然闺蜜工作能力很强,但是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伙伴,都需要她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力,去取得上司、同事的认可,这些认可对于她而言很重要,否则很难在新的单位立足,且工作愉快,毕竟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其他。
新的夫妻关系维系带来的压力
闺蜜和老公虽然结婚多年,但聚少离多,因此很难发现彼此的问题和不和,加上孩子的出生,让她更忽视这个问题,所以当双方可以每天在一起了,反倒是像陌生人一样的不适,但彼此都刻意回避,这导致出了问题后反而有种,这个最亲密的爱人我都不认识的感觉。
儿子的光临除了幸运,一定会带来“刻骨铭心的灾难”
这个应该是所有过往父母,特别是母亲都曾有过的深刻体会。她与儿子的关系第一次出现问题是儿子的学习,或者说所有母亲与子女的第一次关系出现问题,几乎都是在这时候。
在代际关系重构理论里曾提到,当父母不认同子女的生活方式、习惯(比如健康习惯、消费习惯、打发闲暇时间的方式等)时,会使父母更容易产生矛盾和紧张的情感。当然当子女上学后,他的学习情况,包括分数和排名都会造成父母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潜意识里这不是代表着子女的失败,而且父母的失败。
父母的同住使夫妻双方均感到窒息。
多数家庭总是请父母前来照顾子女,觉得这是对孩子来说安全系数最高的,但它也带来保姆不会有的诸多不便。
保姆是外人,而父母是家人,甚至是主人;
保姆不会管你,而父母会事事管你;
保姆不会需要你陪她聊天,而父母需要,且随时随地;
保姆不会觉得夫妻吵架有问题,可父母会当成天大的事;
保姆不会收拾你要求以外的东西,父母会。
保姆你付钱所以你没有愧疚感,父母不要钱要你的愧疚感。(抱歉,话说的有点糙了)
四个压力合在一起,击垮她只是时间问题。
闺蜜没有意识到,她不是神,无法做到完美,她每天让自己做到最好,却在每天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随着时间的积累,压力会呈倍数的增长,直到其中某人精神崩溃,而闺蜜的老公就是第一人,虽然期间有很多其他存在的隐性问题,但每天的强压下的空间,里面的空气一点点被挤走,慢慢的连呼吸都是不顺畅的。
闺蜜崩溃的样子让我看着心疼,我无法给她一个决定或是答案,也无法给太多的建议,只是问了她一个问题:你照顾了儿子,照顾了老公,照顾了父母,你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你的爱好是什么?你平常会一个人做点什么喜欢的事吗?
闺蜜看着我只是回应了一句:我都是单位→家二点一线。
好吧,我想很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们很难肯定,但是自己这边一定会存在一些问题,闺蜜如果继续让自己没有自我的生活,那么谁都无法给她幸福,有时人要“无情”,要学会原谅自己的不完美,原谅自己没法照顾好家人,原谅自己有时只能和子女一起成长,一起进步,而不是只有正确的教育。
愿闺蜜她能获得幸福!
韩大爷的读写训练营 yas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