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选自《陶渊明集》卷三,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
饮酒·其五
东晋 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
陶潜(约365-427),字渊明、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
陶渊明的诗多以歌咏田园生活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其诗已经平和、静穆、深渊,被后人尊为“平淡之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那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对后是读书人影响很深。
译文:
尽管家住在熙来攘往的繁华闹市,却没有嘈杂的官人来去的马嘶车喧。
请问我为何能如此的恬静安闲?答曰:远离官场摆脱束缚,就能显得偏僻遥远。
每天在篱笆下采摘喷香的秋菊,抬眼就望见苍翠欲滴的悠悠南山。
雾气升腾天边落日的余晖更美,飞鸟展翅归家投向茂密的林间。
此情境隐藏了深深的人生真谛,真想说清楚,无奈我不知用何种语言来表达。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五言古诗。诗人在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中拥有远离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领悟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又蕴涵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全诗可分为三层。第1-4句为第一层,诗人强调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悟出的道理新颖深刻,归隐于心灵的高原,不在于居地的繁华与偏僻,这一平常的说理显示了诗人思想上的不俗与深刻。“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第5-8句为第二层,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
第9-10句为第三层,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远”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思维导图:
按照以上的分析,本诗分为三层,分别选择三个层次关键词:心远、景色、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