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月8日 天气晴 14-18 °
🦋 感恩打开这篇文章的你 感谢你的阅读
【1月亲子时间管理·第2.2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9年1月8日“崔律·精时力之亲子时间管理课(1月期)”系列第2.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家长和孩子各用沙漏训练自己的一个行为。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1.用户思维 提高沟通效率。崔律通过女儿、儿子岁数说明的事例,反馈在沟通中对方不熟悉的事情进行说明 能提高大家沟通的效率。关于这个点,我之前也想过 在写日志填岁数空格时曾经犹豫过,是每次都需要填这个格吗 ?回想一下,难道让崔律把所有人的小孩年龄都记一遍吗?你能做到吗?嗯嗯,当然是填写清楚啊。
1.2.制造与时间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帮小朋友培养时间意识之始,更多的是通过有趣的事件跟时间进行连接 让小朋友更容易记住。就如木门师兄的小游戏 特有趣。
游戏1🦀“幼儿园到家这段距离,普通速度步行多少分钟,快步走多少分钟,骑电动车多少分钟”的实验。
🦄得出结论后可以知道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哪种方式不会迟到。(同时还要做好预防异议,留处弹性时间,防止孩子有卡时间的思维。)
游戏2🦀跟孩子朗读语速“比赛”,看一分钟能说多少个字。
🦄让孩子进一步感知1分钟的概念。
游戏3🦀预估自己吃饭需要用多少时间的游戏。今天正好顺着这个继续玩:“游游,昨天晚上你吃饭用了17分钟,是全家吃饭速度第一名哦!🦄妈妈怀疑你是偶然运气好的,那今天看你能不能继续保持这个速度?17分钟内吃完,叫妈妈重新表扬你一下~”
1.3.工具专用,帮助有效培养与事件挂钩的条件反射。工具不是万能 一个工具的使用规则一致能帮助更好的形成有规律的条件反射,就如沙漏不是万能工具一样,已用于时间限制的便不适用于拓宽时间的培养。回想着这个点正是崔律一直在遵循的思维规则,比如硬时间日程用日历,不同功能的清单使用不同的工具。
2.我们的实践(孩子均[12]岁):
2.1.微小时间。平常时间记录都是大块地记录的 为方便有时同一大类就记一次,今天尝试小块的记录,发现越记越有趣。停车场到办公室需要3分钟,办公室到饭堂3分钟,早餐从排队到吃完19分钟,高峰时从饭堂坐电梯回办公室11分钟,电梯从打开到1楼开门25秒,平常觉得从停车去办公室很近,1-2分钟足够,今天一测,发现原来也不近。
2.2.时间游戏。平常大小宝出门前特别磨蹭,很多事重总要等到出门时才去做,我每次都说能否出门前做好不要等出门时才做?但没用,今天我也故意磨蹭了一会,小宝这次先走出门口了,等了我和大宝一会,于是坐电梯时便批评我们,说能不能出门前别那么多事(哈哈……重复了我以前说的话),我附和了一下,于是商量着怎么解决,最后约定明天6:54出门,出门标准是已可以站着等电梯。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说的话(任何):
5.私房话(非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