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人生中的20——30岁有什么看法?(原问题)
人生中的20——30岁,原先以为是青涩的季节。现在看来,又是个实在说不清楚的季节。该学的已经学了,到了使用的时候,突然发现,学也没学好,用也距离远。豪情满满,踌躇在胸,说实话又觉得自己确实又什么都不是呢,什么都不是了。(wm197049)
这都是为什么呢?心高气傲是需要砥砺一番的。这个时候,又有青春的萌动,又实在不容易有所作为。倒是闷骚的听话的孩子,很容易把冲动鼓捣在心里,憋了一脸青春疙瘩,人们会指指点点:那孩子很听话。也有人会说:窝囊废一个。
虽然说23、24岁你可能毕业,到30岁你却做了好多事情。有人把第一份职业看得非常重要,比喻做初恋,我觉得不无道理,但是也绝非所说的那么重要。第一份工作对于普通庸常的人来说,那就是接触社会的起点,以后的好多事情,便以此为参照了,是好是坏,是收获还是损失,你心自知。
第一份工作算作是个起点,也不是起点。因为你还有无数可能,无数机会等着你,尤其现在,对于工作来说,从一而终的几乎没有几个人。人都在不断进步,也在不断筛选,跳槽成为常态。
对于卓越的你来说,大学肯定尝过创业的滋味,或者在校园,或者在校外。这和家庭有关系,又好多没关系的。你属于富二代,或者官二代,要么是个拆二代。总之,二代成了你的铭牌,最起码是个普通二代,但绝不影响你干别的。你可以谈过好多次恋爱,也可能属于那极少数的个别人,最终和初恋走入婚姻殿堂。
但是,现实却是,走到社会上的你,才知道书本确实没有解决很大的一个课题,那就是如何行走于社会。你凭着仅有的家庭耳濡目染的社会知识,学校那点可怜的小社会经验出来“混”,还有你对工作的憧憬,对生活的想象……
几年工作,你会有些经验了。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热心人多了起来,有亲戚邻居,有朋友同事,你确实该谈婚论嫁了。你会偶然想起自己的初恋,大学同桌的她(他)真不知道去了哪里?传入你耳鼓的,无非是据说、传说之类。
你真懒得谈婚论嫁,虽然参加过几个同学的婚礼,你高中好多同学已经有了孩子。而你,孑然一身。
对于回乡的你,家庭背景帮助了你,也许是个大学生村官,也许在个安逸的公司里小有成就,也许考了公务员,也许,还在家中待业,也许,干了个小买卖,被折腾得心力交瘁。对于打拼在异乡的你,真的刚和这个社会磨合差不多。这四五年,你蜕变为一名标准的上班族,打工者。
你身为女,感觉到婚姻也算是筹码了,需要整理下自己,该嫁了,你却有隐隐的不甘,积攒了点儿钱,远远啥都不够做。你身为男,感觉到真的一切刚起步,刚看到自己将来的路数,婚姻,也成了越来越临近的不敢想象,你需要房子——这是大多人逃避不得的事儿,你需要组建一个崭新的家庭,你下班后,只能开着自己的二手车在异乡拥堵的大街上回出租屋。
虽然人们越来越认可一个男人35结婚才是个最好的年龄。但看着接近30岁的你,大人的忧虑再也从脸上抹不去了。是回乡,还是继续?成了好多人的坎。就像当初看着自己的大学毕业证,是继续深造还是走向社会。
20——30岁,是个美好的过度,极容易做成啥,又极容易荒废,太多现实的事儿要做,又需要太多的思考,而对于每个人,要么是缺乏思考,要么是需要外在的条件。这是个很容易影响一生的十年。要么高不成低不就,大学出来才发现失去了好多年华,有的同学开了公司,有的同学子承父业,有的同学有了两个孩子,成人母或成人父。
当你真正迈向社会走了四五年,你才会发现,真的不是自己简单的想象所能解决好多事情了。何去何从?和你一样的人满世界都是,更不一样的也不少。大人们总爱说高不成低不就,但是,又有哪个人不是高不成低不就呢。
人总要有用,才会被用。但是有用和被用,都是要承担双重压力的,一部分内在的,一部分外来的。二十七八到三十岁,好像已经不宜做出什么选择,已经沿着以前的惯性划拉下去了。当初的选择,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真正有些心智的成熟,却在30——35岁之间,甚至30——40岁。如果,没有啥决然毅然的勇气,23——30又很容易被浪费掉,尤其大学那四年。走到社会好几年,你才会发现,过去的最末这四年学校里,才是很重要的四年啊。(wm197049)
选择还有,这个世界选择会越来越多,而选择更会越来越难,因为选择的成本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