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谈的是第二、三句,阐述泰翁大与小的观点。
大与小,老庄哲学里说得特别多,什么天地无极,大小之用,但泰翁所表达的,与他们却非常不同。
在第二句中,我建议译为:
啊,人世间那一群渺小的漂泊者
请在我的文字里留下你们的足迹
泰翁呼吁:
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
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O Troupe of little vagrants of the world, leave your footprints in my words.
渺小人物确实是不起眼的,但是文艺作品须从小处着笔,不管是写小人物,还是写小场面,都表现文艺家的功力。
比如鲁迅写阿Q,写祥林嫂,写孔乙己,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比如老舍写骆驼祥子,巴金写觉新,都是小人物。
泰翁呼唤小人物在他的文字里驻足,其实就是以小见大,以一斑窥全豹,见微知著,向读者展现一滴水的模样,同时也让它反射太阳的光辉。
另外,第三句,写世界对着它的爱人,卸下无限的伪装。
原文如下,但我认为翻译得不准确。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我建议译为:对着它的爱人,世界卸下了无限的伪装。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个永恒的吻。
这句诗,同样也是写大与小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伟大的人物,比如毛泽东,在我们眼里,他是近乎神一样的人物。但是在杨开慧眼中呢?在贺子珍眼中呢?包括在他的子女眼中呢?是不是还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捉摸呢?
在爱他的人面前,在朝夕相处的人面前,一切不过是平凡而已。常人有的喜怒哀乐,他一样都有。常人难以超越的人生障碍,他也同样大伤脑筋。这是众生平等的。所以,伟大领袖也好,巨富名儒也好,在他的爱人面前,就会把深不可测的伪装或者面具摘下,变得平凡而亲切,甚至有时是讨厌的。比如季羡林的儿子季承就曾写过一本书,上面颠覆了全国人民对季老的认知,但是我从不认为那是故意抹黑,反而是另一种特别的真实。
所以,这样的人物,在爱人面前,会变小,小如一首歌,有起伏、有节奏、有低谷、有高潮、有悲伤、有喜悦……也像一个永恒的吻,温热,充满爱意,有时他脆弱需要他人的安慰,有时孤独,需要努力突然自己,这一切,都让泰翁两句话说透了。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同样,天下极致伟大的人,不过是平凡的另一种模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