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
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
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
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我想,建筑师最大的心结之一:
就是在大学里最美好的时光,没有能在引以为豪的建筑系楼里画着小图、吹着方案
......以及谈个对象吧
咳咳,重点是画图搞方案啦
所以呢,大学那会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三五好友一有空,准会相约出去溜达溜达,美其名曰调研建筑。
比如去武大看樱花啊,去川大看银杏啊,去北大逛逛未名湖啊。。。
虽然不知道去了后到底看帅哥美女多一点,还是看建筑多一点。
当然就他们自己知道啦!
但是从这可以看出,那时候的我们还是很向往能有一个有归属感的自家系楼的。
好啦,接下来就让小贱贱给大家分享一下国内外那些唯美有趣的大学校园建筑吧。
1
FPT大学理工楼
武重义建筑事务所一个创新型的绿色校园建筑 不仅能降低建筑的能耗 还能将可持续理念灌输给新一代年轻人
这个角度,想起朋友家的萨摩耶!
同时外立面采用模块化设计 立面效果简洁朴素 还能有效缩短施工周期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嗯,畅谈人生的好去处!
2
香港设计学院
CAAU/中国香港本项目从空间的角度
对所在的城市文脉和社会的互动进行了重新解读
在传统的城市空间中
社交活动往往存在于建筑底部空间
并随建筑高度的增加而消失
但在这个设计中
可以在不同的高度激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
同时保持与地面的联系
人们不仅可以在此集会交流
还能远眺郊外的景色
真正实现与城市的互联
包裹着丝网印刷的白色玻璃 精致小巧
漂浮在塔的半腰上 同时塔的外观又强调了平台的轻盈
呈现出诗意般的感觉
建筑的整体形象 仿佛像穿越时空而来的天外来客 身上附带着迷人的气质
综合性、无知识边界、公共性和互动性 让他注定成为城市中一处迷人的所在
3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
Multiply Architects , Serie Architects , Surbana Jurong我要冥想了!
小贱一直对这种空间毫无抵抗力!
有种山林小筑的感觉
大多数空间可以自由调整面积
本项目建筑师说 建筑物不是单独的实体 他们可以形成一个环境、一个区域或者是邻近社区的一个部分 可以用作支持社区活动 这些对教育都非常重要 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有机会走出教室学习 参与设计、开发、施工和运营最前沿的建筑 这对孩子们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设计沿袭了东南亚热带建筑的风格 有效的减少能耗 大部分的面积可自然通风 建筑隐于树林中 室内与自然相互交融 一种世外桃源的气息隔空而来
建筑采用很多原始气息的材料与设计元素 未经加工的钢、带孔金属和混凝土材料 而且柱子的纹路与大理石相似 整体而言更有质感
4
乌特勒支应用技术大学
SHL建筑事务所/丹麦最大的挑战来源于空间设计
内部60间教室,两个小型报告厅,20个项目研究室 均为跨学院共享 高效的设计贯穿整个空间
新教学楼建筑体量由西到东逐步递增 自然融合周边建筑 与西面的学生宿舍围合成一个内部庭院
立面色彩为本项目一大亮点 建筑外表皮包覆了中性色的阳极氧化铝板 浅咖色与香槟色交替使用 形成丰富且柔和的效果
不仅如此
首层的两个大报告厅突出立面 向庭院延伸 功能上不仅为自行车停放提供遮蔽 而且立面效果也不错
库哈斯也这么干过!
早晨起来,拥抱太阳,让身体充满,灿烂的阳光!
建筑首层落地窗的设计 充分展示了室内的教学活动 淡化了室内外界限
在这复习也许小贱的建筑原理就不会挂了
横跨中庭的黄绿色扶梯
强调了室内色调
点缀了中庭空间
适合一到两人交流和学习使用
5
维杰亚瓦达规划与建筑学院
建筑借鉴粗野主义的简朴形态 以此来应对当地的极端气候
而在内部探索着教育空间的本质
旨在创建了一个适合学生的人性化尺度
这样不仅创造有节奏的光影游戏
还提供了大量的社交体验互动空间
中部是一个架空平台 供学生活动的广场
利用庭院内部的天井
使建筑的上下两层产生视觉联系
教师、学生、访客
都可以共享这个空间
最底层的部分是整个巨大体量的基础
容纳了工作室和实验室
外立面覆盖了当地的石材
石材上布满了空隙
可以让热空气消散
材料被还原成原始形态
如采用清水混凝土
当地的串珠石、耐候钢、粉煤灰砖
以此赋予建筑自然的特性
一个能够融入当地文化背景的社区学习环境
应运而生
参考资料:
1. ArchDaily
2. 除特别注明外,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贱贱的建筑笔记重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