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产芝村是大沽河畔的一个小村庄,胶东半岛最大的水库因他而得名。小村有600多年历史了。明朝永乐元年杜姓由云南迁此建村。因当地出产芝兰草,便将村子名为产芝。村子不大,却出过进士,现在的村里还有进士故居,家族宗祠等明清古建筑。当然,与黄山西递的进士官邸相比有明显的差别。
1958年大跃进,莱阳县委(当时莱西莱阳合县)决定举全县之力在产芝村的小芝山与韶存庄北岭之间修建水库。修水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洪。因为1953年汛期暴雨,沿河178个村庄被淹,三万余间房屋倒塌,64人死亡,38人下落不明,七万多亩粮田绝产。为了彻底根治水患,必须在大沽河上筑坝。
1958年11月开工,1959年九月完工。动用土石方量37200立方,搬迁38个村,4831户,迁移人口20469人。如此大的工程量全部靠人工完成,工地最多时一天36000多人上阵。铁锨,鐝头,小推车,抬筐,肩挑人抬,堆砌起2.5公里长,20米高,七米宽的大坝坝体。如此大的工程量,不是人民公社根本无法完成。
我母亲也参加了大坝的修建。工地距离我们村40多里路,母亲天不亮出门,天很晚回来,有时也不回来。从没问过她在工地的情况,只记得她在工地上干过活。只记得八岁的我带着弟弟妹妹在没有母亲的黑夜里过夜。如今倒是想问了,苦于已经没法问了。
产芝村曾经是大沽河畔的穷村。我在韶存庄供销社工作时,早上经常在水库大坝上跑步,大坝的北头就是产芝村。有一次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大坝上已经有五六个人在走步,我听到其中有我同学京明的声音,他时任农村信用社主任。我故意不与他打招呼,从他们旁边跑过去,只听同学说:‘’小姿势还挺好的唻‘’。
水库有名的鱼是鲤鱼,好像多的捞不完似的,偶尔买了吃,不会做。
2005年县里对坝体进行了加固,又修建了16米宽的环湖大道,改产芝水库为莱西湖,成了旅游区。产芝村也因此改变了格局,旅游成了主业,如今“产芝老家"叫响了山东。
同学永泉开车带着我们几个同学,沿着环湖大道兜了一段距离,林荫路上,水光秋色,浪漫而惬意。在产芝村摊开晾晒的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上,一下回到了儿时的光景,童心顿发,坐在玉米棒堆里不愿意离开。
在面食协会的门口,仿佛回到了儿时自家青砖黛瓦的老房子。错落的村路两边,红了的石榴,黄了的柿子,宛若回到了自家。
很遗憾那天博物馆没开门,好多该看的东西没看到。
产芝老家,家乡里别人的家。
父母离开家乡20多年后去了他们要去的地方,老家的房子还在,尽管已经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但是心已经回不去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