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面对面”
文/韩月娥
时至今日,上网课已经七周了,每天盯着电脑屏幕隔空对话,每天盯着手机家校本判作业,我多想大声喊一句:“快点开学吧,我多想“面对面”上课。”回顾这一路历程,上网课的心酸与无奈,真是一言难尽。
“千呼万唤始出来”
上网课伊始,由于不熟悉情况,前几节都是教师一言堂,彻底成了满堂灌,没有与学生互动,效果可想而知。后来与同事一交流,大家说可以与学生连麦。于是我开始尝试,在我发出连麦邀请后,被点名的同学有的说:“老师,我的不能连”,有的说:“老师,我还没想好”,总之大家找理由“潜水”的多,“冒泡”的少。没办法,我从课代表入手,从小组长入手,你们总得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吧。课代表开始申请连麦,我接通后,从28秒开始进入倒计时,我紧盯屏幕,唯恐学生不出现,屏气静心等待,还不错,终于接通了,但远不是我理想的效果,要不就是杂音太大,要么就是断断续续,听了前半句,听不到后半句。我想可能是这个学生的网络问题,抑或是我的网络问题,只好这样“听一句丢一句”作罢。接着连麦第二个同学,依然从28秒进入倒计时,这次情况稍有好转,总算听清楚了学生的声音,听了一句完整的话。一个问题,结果因为连麦等待加处理故障,误了大半天,效果大打折扣,费时不见效果。
后来大家都说可以免费申请提网速,我抓紧时间向电信上打电话询问这件事。人家说可以的,但要提交教师资格证照片和钉钉群截图,为了提网速,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课,我一切按要求照办。忙活一阵之后,提网速终于如愿以偿。至于效果如何,到底提速了没有,还有待课堂检验。接下来的上课,刚开始,我就要求大家全部申请连麦,我想这样想连谁就可以连到谁了,第一天,效果不错,主动的同学都申请了连麦,看到齐刷刷30多个同学连麦排队等待,我不禁喜上眉梢,接连叫了几个同学,效果还不错,终于解决了我心头一大患。可是好景不长,后来的几天,不知什么缘故,大家连麦的积极性慢慢消退,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想叫学生回答个问题,咋就那么难呢?
之后,大家又提议用视频会议上课挺好的,想叫谁回答问题,就可以和学生直接说上话。那样真不错,我得学习尝试,我先在我们的钉钉家庭团里开视频会议,怎么邀请多人成员,怎么共享屏幕,怎么录制会议,待一切技术掌握之后,我便开始在课堂上尝试,刚开始,一切顺利,先在一个班开始视频会议,之后加入另一个班学生,终于两个班的学生全部进去会议。这一次,真不错,我提问,学生马上有回应,几乎快要接近于“面对面”了。可是当课进行到后半段时,新的故障又出现了,在我播放下一页幻灯片时,学生居然说一直显示的是前一页讲过的内容,我赶紧结束播放,重新进入,想的也许画面会变,结果不仅没变,反倒孩子们什么也看不到了,居然是黑屏。真是没办法,只剩下十几分钟了,就这样隔空对话吧,幻灯片的内容只能靠我口述了。就这样,后半节课又打折扣了。课后,我打电话问同事,她们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幻灯片的转换出了故障,满心的欢喜成了忧愁,成了问号?会不会是视频会议对网速要求更高呢?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随着我对这种模式的不断探索,没有再出现之前的故障,总算快要接近于“面对面”了。唉,想和学生上一节完美的网课咋就那么难呢?
“催作业,难于上青天”
疫情快要结束了,但不自觉的学生的惰性却在大大增加,时间越长,交作业的问题就越来越成为我的心头大患,催作业,成了我每天的必备功课。
“你好,你是××同学家长吧,孩子这几天没交作业,我想向你了解一下情况……”“老师,我真是拿他没办法,这不,在家也是天天吵,都快成仇人了……”“你还得再想想办法,多和孩子沟通,注意方式方法,争取让孩子今天交了作业,咱们一定要形成合力……”,这样的电话隔不了几天我就得重打,因为总有那么几个不自觉的同学,不能按时上交。
“你好,你是××家长吗?”“老师,我是学生本人,你说吧……你不要和我家长说了,我不想让我妈知道,要不,我从明天开始交作业吧”“那你说话可算数啊,一定按时上交。”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够一周,又不干了,电话打过去,居然不接了;钉钉电话打,不接;微信电话,不接。想和家长说个话,都被学生在中间直接切断了。你看,催作业,比要账都难。
“你好,你是××家长吗?孩子连续几天没交作业了,你知道吗?”“我问他了,他说交了,我就信了,我从来不检查的,我想他做上了……”“你一定要亲自看看每天的作业做了没有,请严格要求孩子,咱们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好吗?”“好,今天我看看他的作业”。晚上我一看提交的作业,果真交了,但是好景不长,催一次交一次,不催就不交,真是比“老赖”还赖。
一通通电话打过去,往往就是管用两三天、四五天,后来就不敢奢望了。这些学生每天都在挑战我的底线,逼迫我使出最后杀手锏,我只好在每周的班会视频会议上,和家长再次沟通交流,苦口婆心一番劝导,往往是感动了自己,学生依然无动于衷,面不改色,誓死抵抗。
催作业,难于上青天。我多想“面对面”,也许效果会好些。可是鞭长莫及,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这场疫情,像一面筛子,筛出了勤奋的孩子,也筛出了懒惰的孩子;筛出了负责的家长,也筛出了不尽心的家长。这场疫情,像一块试金石,考验的不仅是孩子的自律能力,也考验的是家长的教育管理能力。疫情过后,谁胜谁劣,真是一场公平的考验。谁将收获金色的六月?就看谁在三四月播种耕耘了。
孩子们,我多想和你们“面对面”教学,这样也许我会少一些这样的忧心忡忡。你们虐我千百遍,我却依然待你们如初恋。为师苦心,你们可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