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我发现有时候我说话做事太情绪化,说完做完后又开始后悔,怎么办?”小白询问。
小白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有下属给她反馈她有时过于情绪化,她前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那你当时怎么想的?”
“心里仿佛有两个我,一个我,就想把内心的情绪,比如生气马上发泄出来,说话确实不好听;另一个我其实也在劝服我要理智,但也没有效果。”
“也就是在那个时刻较低层次的你战胜了深思熟虑的较高层次的你。我们来看看达利欧是怎么做的。”
@素心人生设计:影响一个人合理决策的两个最大障碍是你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
这两个障碍让你难以客观的看到你和所处环境的真相,难以通过最大限度的利用他人的帮助来做出最佳决策。
自我意识障碍发生时,这个时候你就好像能看到头脑中两个不同的部分在争吵,就仿佛有两个你:一个是较低层次的你,只会简单化处理事情,做出本能的反应,渴望赞誉,把批评视为一种攻击;还有一个你是较高层次的你,想把事情弄明白,更加有逻辑和有意识。
有时较低层次的你会战胜深思熟虑的较高层次的你,因此,你就会显示出更加情绪化的一面。
同时,我们每个人还有思维盲点,也就是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时会阻碍准确地看待事物。例如,有些人习惯线性思维,他就很难看到细节,而有些人则习惯发散思维,他就很难去看到整体。人们无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
那用什么方法来克服这两大障碍呢?达利欧给出了这样的方法:奉行头脑极度开放。
在他看来,头脑开放是一种能力:有效的地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
如何可以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呢?
第一,知道你不知道。
请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你知道的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分析信息,然后再决定。
先分析所有的相关信息,然后再做决定。听听其他人的观点并加以考虑,绝不会削弱你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自由,只会让你在决策时有更宽广的视角。
第三,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人们通常在其实没有办法的时候试图证明自己有办法,人们总是会想要显示自己是完美的,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会阻碍自己的成长。
致力于做出最佳决策的人,承认自己有缺陷和盲点,并总是试图了解更多以克服缺陷和盲点。
第四,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
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你必须高度接受自己错了的可能性,可以鼓励其他人告诉你错在哪里。
第五,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
最好的答案不一定是你想出来的,你可以在其他人那里找。
“我发现,有时候我就是为了维护自己面子情绪化的,对,极度开放,知道自己不知道,分析信息,放下形象,设身处地,寻找答案。”小白明确了如何极度开放。
你有做到极度开放吗?欢迎分享和交流。
#每天一个职场故事# DAY 218
@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近1000小时,10年+管理,4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