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这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每每高谈阔论、分析时局,都有着几分诸葛亮草庐对的味道,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阴谋为体”,言外之意,自己玩的是“阴谋”,不是“阳谋”,是见不得光的,一见光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也只能明哲保身了,以“半隐”之由远离雍正。雍正登基后,哪怕遇到各种难题,都不找邬思道帮忙出谋划策,哪怕十三爷胤祥提及邬思道名字都不行。那么,为何雍正这么忌惮邬思道呢?
雍正与邬思道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从师友变成君臣,从无话不谈到心存芥蒂
《雍正王朝》中,为了突出雍正皇帝的正面形象,特意将邬思道这个人物演化着出神出化。在《九王夺嫡》中,诸皇子都是暗地里较劲儿,为争王位剑拔弩张,四爷雍正在邬思道的谋划下,脱颖而出,如愿以偿!
邬思道这个人物的厉害之处是可以深谙圣意。虽说佟国维和张廷玉也有着揣摩圣心的本事,但他们和康熙、雍正朝夕相处,当然毫不出奇。
但是,邬思道就不一样了,通过看康熙的书都可以了解康熙,就连康熙的面都没见过,每每只看奏折官报,便能推测上意,往往还一语中的,点醒众人,似乎是康熙内心世界的映照。
四爷雍正和邬思道起初的关系是主仆、亦师亦友的关系。自四爷雍正下江南之前就命年羹尧帮他寻找邬思道这一号人物,想借助邬思道的才干干一件大事。
邬思道入幕,主宾初见,四爷雍正负手临窗,朗诵了邬思道那篇讨伐贪官墨吏的大文“朝廷待其不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也?……呜呼!吾辈进退不苟,死生唯命,务请尚方之剑斩彼元凶,头悬国门,以儆天下墨吏!士立紫垣,噤口不言……”
邬思道听罢,眼红湿润,动感情道:“十年了,四爷,您还记得这篇文章?”四爷雍正:“是好文章,自会流传!”
听到四爷说的这句话,就让人想到张子房对刘邦说的这句:“十年了,陛下还记得这一计谋?”高祖:“是好计谋,自会铭刻!”
雍正还是四阿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顾全大局、敢于负责、办事干练的王爷,还被称誉为“办差阿哥”。
雍正在代父筹集赈灾款项的过程中与江南的八阿哥的党羽进行了争斗,在十三阿哥胤祥的全力协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差事。接着在追缴欠款的过程中,又与权臣和八旗贵族多次交锋。在夺位的斗争中,他受到了智慧人物邬思道的启发,通过对原太子的情义化的支持,获得了晚年康熙的好感,最后战胜了呼声很高的八阿哥登上了宝座。
如果说前半部分邬思道在四爷雍正心目中是“神算子”,那么,后半部分在四爷心目中就是“妖魔”。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随着雍正身份的转变,他和邬思道之间关系也有微妙的变化,他们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变了。
雍正登基当晚,回到王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杀了给他的谋士邬思道,因为邬思道知道得太多了。当时,邬思道一看雍正的眼神就知道不对,于是先恭喜他夺得了大位,然后雍正说:“你做了不少工作,我要重用你。”
此时,邬思道立刻嗅到了危险,马上说:“臣有三不可用:首先,臣是康熙时期的罪犯,因为犯了事,被判过刑,如果你夺得大位后,启用你父亲在位时的罪犯当大臣,这是不孝;其次,在你没当皇帝前,我给你出的主意都是阴谋,而你做了皇帝后,需要光明正大地统治天下,你做的任何决定、任何事,都得光明正大,而且我有没有毕业本,你用我,恐怕满朝大臣不服;第三,我的腿是瘸的,又是余刑之人。”
雍正是聪明人,既然邬先生表明绝不会因为辅佐他成功而居功自傲,跟他夺权,所以他的脸色缓和了下来,眼里的杀气也少了。
邬思道马上提出第四个原因:“我岁数大了,这些年那点才也耗尽了,只剩药渣子了,不堪重用了,您就给我安排一个地方告老还乡吧,比如您从小看到大的李卫那里,我去李卫那里养老,做个闲云野鹤。”
言下之意是,我想告老还乡,但我绝对不会脱离你的视野。因为邬思道知道,他是王佐之才,雍正担心他会背叛,毕竟他能辅佐雍正当皇帝,要是有二心,也可以辅佐其他人完成远大理想和皇帝梦,如果让他告老还乡,雍正就失去了对他的控制,但选择去李卫那里就不一样了,因为李卫是雍正的宠臣,所以只有到李卫那里,雍正才放心,才放他走,他自身才得以保全。
所以,邬思道选择去李卫处“半隐”是最明智的!
刚愎自用是帝王的特点,不找邬思道,是因为不承认靠“阴谋”得来的皇位
邬思道因见证了雍正帝上位的全程,担心邬思道把之前的事泄露出去。所以雍正对他非常忌惮,虽没舍得杀他,放在眼皮底下监视,也一直都不放心他,所以邬思道邬思道转投宠臣李卫幕府后,襄赞机宜,除了帮李卫写写公文,看看院子,赏赏花,还时刻关注雍正在朝廷的处境和动态。
得知雍正上位后,能用的人才寥寥无几,急得跟热锅蚂蚁似的,先是听隆科多的建议,启用诺敏放在山西当巡抚,后又发帖子李卫,从朝廷帖子上,邬思道嗅到了危机,从李卫处跳槽田文镜处的当幕僚,邬思道知道雍正早晚容不下他,所以他要躲雍正远远的,说白了,谁和雍正处得近,邬思道就跑远点,这就是“邬先生”的谋略。
就在邬思道跳槽期间,邬思道发挥余热,通过田文镜捅破了诺敏欺上瞒下的谎言,帮助雍正解决了难题,这点雍正心知肚明。
诺敏谎言戳穿,虽解决了雍正的难题,但打脸的难题还没解决,八爷胤禩一伙不仅躲起来看雍正的笑话,还鼓动文武百官联名保诺敏,理由是诺敏这样做不是为了财,而是帮朝廷解决危机,雍正一看怒火冲天,把奏折撒一地,吓得旁边的太监和侍卫都不敢发出呼吸声。
这时候,李德全看到十三爷胤祥这个救星来后,立马大声说:十三爷,您来了!
十三爷捡起地上一摞奏折,走到雍正面前,小心翼翼地说:皇上,为什么事发这么大的火,要注意身体,发脾气容易伤肝!
雍正气呼呼地说:事前没有一个提醒,事后个个诸葛亮,还联名上奏折来替诺敏说情!
十三爷胤祥沉思良久,战战兢兢地说:我也纳闷这事,如果有邬先生在就好了。
那么,后来雍正遇到种种难题,为何没有找邬先生帮忙呢?其实,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刚愎自用是帝王的特点。
其实,雍正能顺利上位邬思道的功劳最大,但雍正是不会承认自己的皇位是靠邬思道的“阴谋”得来的,帝王都要树立一个伟、光的影响,如果再启用邬思道,难免会让八爷党人诟病,同时会怀疑他的皇位合法性。
此时,雍正的心理是抗拒提起邬思道这个人的,所以十三爷胤祥提及邬先生的时候,雍正索然从气愤变成阴沉,生气地在心里为自己辩解:“这些年朕的成功是靠别人靠决策的吗?皇阿玛把这重任托付给我,是因为他老人家相信我能扛起这重任,亿兆臣民,朕自然是英明神武的君主,让别人出主意,难道朕是阿斗吗?”
所以说,当时十三爷胤祥犯忌讳了,本来雍正的登基就有非议,你再又提起来邬思道,难道朕是靠邬思道登上皇帝位置的?雍正生气瞪十三爷一眼,表情变得阴沉起来,十三爷胤祥见状,吓得瑟瑟发抖,马上转移话题,转为建议雍正培养人才问题。
其次,自古以来,君主就有一种神秘感。
邬思道像神一般的存在,他足不出户,也没见过康熙,只通过阅读康熙的文章,对于康熙的心思,他都能了如指掌,而雍正跟他朝夕相处十几年,早已入木三分,皇帝的所有心思都暴露在你邬思道面前,皇帝的威严、尊严、以及神秘感,都统统被你琢磨透了,皇帝还有什么隐私?
就比如自己身上的衣服被人扒光,一丝不挂站在邬思道面前,你想,雍正能此事发生吗?肯定不会!
所以,雍正哪怕遇到再难的事,他也不会重新启用邬思道,因为像雍正帝这样的帝王更是如此,果敢刚毅不屈是雍正帝的特点。
第三,雍正一直在考验邬思道的忠诚。
邬思道曾对胤禛说道:“王爷以友道待我,粉身碎骨也只是寻常之报,焉敢苟且?”
雍正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主,高福(坎儿)就是对雍正没有忠诚到“士为知己者死”,所以才被八阿哥胤禩管家诱骗,背叛雍正,所以雍正对不忠者绝不心慈手软。
雍正就是在考验邬思道的表现,是否忠心不二,还是别有心思?同时雍正也认为田文镜虽干练有余,但变通不足,需要邬思道这样的智囊辅助。
田文镜虽是臂膀之臣,但和李卫比,其与皇帝的关系上还是差了一些,所以将邬思道留在田文镜身边,辅佐田文镜,考验邬思道对他的忠诚!
后来,邬思道也用实际行动打消了雍正的顾虑,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故意追着讨要幕筹,激怒田文镜赶走他,邬思道计谋得逞后,还特意问田文镜:东翁这是你叫我走的,你不要后悔哦?
言下之意,就是你赶我走的,不是我自己要走的,要是皇上追究了,你可不要自责啊!
田文镜看着自己养着一个耍大牌、不干正事、拿高幕筹的爷,早就想找借口赶走了,这下机会来了,他心说:我才不会后悔呢!
后来,雍正微服私访,问起邬思道,把田文镜吓得一身汗,刚要命人去追,被雍正阻挡了,因为邬思道已经通过雍正的考验了,虽不能再启用他,但可以放心让他实现全隐,颐养天年,做个闲云野鹤。
写到最后
其实,雍正登基后遇到难事,不找邬思道,归根结底,是因为邬思道善于了解“帝王心术”,玩的都是“阴谋”,以前雍正是王爷,玩阴的即便无伤大雅,也是隐秘的,然而,现在已坐上宝座,统治国家需要用阳谋,现在所做的任何决定、任何事情,任命的人、推行的事,都是要拿到桌面上的,让官员,让兄弟,让老百姓看得见,而且心服口服。所以雍正不可能再启用邬思道、再玩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