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两个例子开篇,引出“人性不一定非走直线”的例子,同时讲明,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道德许可效应:即当一个人认为自己“道德高尚”时,更容易做不道德的事情。接下来,作者对又引出麦当劳推出健康菜谱,结果不但没能实现健康的目标,反而纵容了自己吃更多的垃圾食品。
道德许可效应让人性在这里拐了个弯,让我们传统的直线式思维判断,统统落成了空。那么我们又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呢?
接下来作者从7个维度来辨别,分别是:
第一:要看一个人的言谈,他是自我标榜多,还是倾听的时候多?
第二:看这个人时付出者,还是给予者?
第三:接受工作时,他是反抗意愿明显,还是立即行动起来?
第四:遇到挫折时,他是沮丧?抱怨?还是淡静?
第五:这个人爱读哪些书?喜欢哪些类型的人?
第六:他是否有足够的幽默感?还是沉迷于人格表演?
第七:他有没有自我觉察力?有没有自我认知能力?
结合这七个维度来评判一个人的人品的同时,要看他的稳定性。比如,看他的性格是不是大起大落,大转大合,让你的预期落空。同时,作者结合诸葛亮所说的人品七要素,即:第一:看他是否尊重自己,是否有自尊。有自尊者才有事业心;第二:看他是否爱惜自己。不爱惜自己的人,连自己都伤害,别人又算个毛?第三:看他的性格是否沉静,动辄一惊一炸,见个卖糖葫芦老奶奶都落泪的人,多半是戏精;第四:看他是否有勇气,战胜惰性,活出名堂;
第五:看他是否足够豁达,不会动辄钻牛尖角,情绪化严重;第六:看他够不够通透机变。太僵化的人,活得憋屈,说不定哪天就跟个定时炸弹一样炸了;第七:看他的志向。有远大志向者,目光远,格局大,很少会扯些鸡毛蒜毛,干出劈腿伤人等卑劣之行。
最后,作者以总结性的语言结尾,同时点出“人生如登山,想遇到高处的人,你自己须得登到高处。没自尊的人,更爱讲面子,自尊是要求于自己的,面子却需要别人给。不自爱的人,更喜欢放纵自己的欲望,要求别人爱自己。诸此七种要素,如果你自己不足具,就无法看到别人身上所具有的这些。所以评判别人,你须得有明晰的评判能力,鉴识别人的人品,你自己的人品必须要站得足够高。简单说就是,只有反求诸已,认识自己的智慧人品,才能够于芸芸众生中,认出那些同道中人。相反,如果一个人自己没志向,人品七要素一个也没有,却想找个有志向、人品好的人背着自己走,这事真不太好办。”这也是全篇文章中除了7个辨别人品的模块外最欣赏和认可的观点
个人思考:文章的7个看人维度比较精准、细腻,也让我深受启发,“道德许可陷阱”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同时去查阅了资料,让我收获颇丰,不过还有部分观点和论证思路还不够严谨,有待商榷,接下来我将分条阐述:
1.本文的题目为“用这7招,迅速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作者关于“人品”的界定不甚准确,通览本文,标题宜改为“用这7招,迅速判断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人品”,虽然说,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品格会对应着生活中的品格,但是也不能太过绝对,国语字典对“人品”的解释为“人的品格”;百度百科对“人品”的解释为“人品,意思是人的品性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稳定性不足”和“没有足够的幽默感”算不上衡量一个人人品好坏的标准。当然其可以看作是“优秀工作管理者”的评判标准之一;
2.文首举的两个例子,个人认为不是很恰当。道德许可效应大概是指:当我们做出一些有利于向目标前进的行为后,接下来更容易纵容自己朝目标反方向的行为。例如,为了达到减肥的目标,我应该多做运动、少吃甜食。在坚持两天做运动和不吃甜食之后,我决定给自己一个奖励,而这个奖励就是吃两块蛋糕。这时候的我已经陷入道德许可效应。
而对老奶奶有同情心,和有家暴倾向并不是“目标的正反面”,所以用“道德许可效应”不太恰当,再者,抛开“道德许可效应”不谈,“有善心”和“家暴”没有必然联系,就像你不能说“不善良的人,一定会家暴”一个道理。
再者,捡手机得到录取并重用的例子,也并不能说明“道德许可效应”,理由如下:
2.1.拾金不昧和拒绝诱惑不能看作目标的正反面
2.2.只因为捡到手机,就直接重用,是不是老板的决定也有些仓促。
2.3.最重要的一点,作者有为了举例子而举例子的嫌疑。
3.有关诸葛亮人品七要素的解释,这7段话对应的原文为诸葛亮《知人性》一文(另一说,出自诸葛亮的《将苑》一文,主要讲述军队将领的选拔之道)。原句为“夫知人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翻译过来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善、恶程度不同,本性与外表也是不统一的。有的人外貌温良却行为奸诈,有的人情态恭谦却心怀欺骗,有的人看上去很勇敢而实际上却很怯懦,有的人似乎已竭尽全力但实际上却另有图谋。然而,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是有七条办法的:用离间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用激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应变的能力;就某个计划向他咨询,征求他的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勇气;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考察他是否清廉;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值得信任。
把这些和作者文中举的例子做个对比后不难发现:“第三条是否沉静”、“第五条是否豁达”与原文“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有部分共通之处,“第四条是否有勇气、有惰性”与原文“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类似。但“第一条,是否尊重自己”、“第二条是否爱惜自己”、“第七条是否有志向”这三条在原文中并没有涉及,有作者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而强行加入之嫌。
最后总结来看,作者行文和逻辑不慎缜密,有些漏洞,但瑕不掩瑜,抛开这些问题不谈,作者关于看人的七个维度还是很好的,他提出的看人观点和方法对我们目前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即:除了让我们学会用7个人维度在工作中实操去“辩人、用人”,更是让我们学会以身作则,去实际践行!
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