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形象主要指朋友圈、微博等等。
成功的线上形象应当是,朋友圈里的人知道她,知道她是做什么的,也知道她有哪些成功案例,通过她的朋友圈还了解了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人们不知道她有没有男朋友,不知道她有没有成家,不知道她平时是怎么努力拼搏的。简单地说就是,几乎所有能够用来“变现”的信息都能够被别人接收到。那些跟别人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信息,都被她巧妙地隐藏起来了。
举例1:一位专门做劳动仲裁业务的法律工作者,她从来不会发“恭喜xxx喜提大奔”,或是“恭喜xx获得····赔偿”。案子结束后,她通常会做个完整的复盘,梳理一下为什么会赢,或者为什么会输,把其中的道理都讲在明处。还会把一些文本遮盖关键信息后当作范本在朋友圈讲解,比如某种仲裁申请应该怎么写,这一份哪里好,那一份哪里不好。很多在她朋友圈覆盖范围内的朋友,后来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根本不用咨询她,靠她平日的熏陶就把事情给办了。发朋友圈时,从自己的职业特性出发,把数字化的自己塑造成一个法律从业者专属名片。
举例2:一位创建一家营销策划咨询公司的老板,专注于家居建材领域的营销策划。人们在他的朋友圈可以看到一些非常实用的营销技巧,不是理论,而是那种直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他还会让你了解他们公司的员工有多么优秀,这个优秀不是发多少奖金式的优秀,而是员工把那些实用性技巧用得有多优秀。他的朋友圈仿佛就是一个舞台,展示两样东西:一个是他们的方案有多专业,另一个是执行这些方案的人有多优秀。而他自己和他的拼搏奋斗全部都进入了隐藏模式。他让自己退后,让方案和团队站到前面来,而且还是用这种对别人有用的方式来展现。
综上所述,打造可“变现”的线上形象,应该做到:
1. 为自己的信息做减法,留下能够“变现”的优质信息,过滤掉低价值的杂乱信息。
2. 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展示这些信息的方式,给自己一个不被别人屏蔽的理由。
3.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别人记住你的专业以及你专业的态度比记住你这个人有价值的多了
4. 现在是个注意力严重稀缺的时代。控制自己渴求别人注意的欲望,要懂得克制。
最后,借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如果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我们之间的故事就发生了。要想让故事发生,就得让别人知道并记住你,但是他要记住的是你的特色优势而不是你的肉身。要让他记住你,你就得有淡化自己的觉悟。让他时不时看到你,并从你这里得到些东西,这样做没问题,但是千万不要像一副墨镜那样时刻挡在他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