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的细分岗位特别多,导致业内对运营的定义和概念认知也很不一致。有的人是用户运营,但还要做活动写软文,为此陷入困扰;有的人是内容运营,纠结自己是否要专心做好这一件事,其它的事情就不管不问了。
那到底运营是做什么的?不同岗位的运营人之间是否存在工作的共性呢?跳出岗位名称的限制,重新从业务的角度理解自己的工作,开始学习相关的内容吧~
理解“运营”工作背后的逻辑
我想先花一点点时间,让大家做为一个运营,能够更清晰理解运营工作背后的逻辑。在这里我想跳出传统意义上所有人都在谈论的“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跳出这样一个框,因为这样一个框在我看来它是不具备可解释性的。
举个例子,有很多人会说我可能是一个用户运营,但我又要做活动,又要写软文;又或者有很多的人安上了内容运营的title,这个时候他会不会就想我是不是应该在内容这条路上去专注,别的什么用户什么活动是不是不应该去管,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
其实在我看来,以工作内容去看待运营这件事我觉得是有问题的,我们应该跳出工作内容,从业务的层面上去看待运营这件事。
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这张图:
你会发现,任何一项业务,它的立足点一定是提供了某种产品或服务,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考虑这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获取用户;
第二件事就是获取到用户之后通过一些方法去做好用户的维系;
而第三件事就是通过前面的获取用户和维系用户过程中获取收入。
任何一项业务,是不是都跳不出这样三个核心的关键点,一定要做好这三件事,这个业务才能良性运转。
回过头来看,我们在互联网做的所有工作,不管是推广、管群、写软文、做活动,它的导向无非就是获取用户、维系用户、获取收入。所以在业务的层面上,假如我们以目标为导向,我觉得运营就是关注这三个东西,我们更应该以目标去看待运营这件事,剩下的一切就是手段而已。
但是如果是这样来定义的话,它又会衍生一个新的问题:
当前互联网语境下的“运营”,到底和传统意义上的推广、CRM管理、营销等等有何区别?
传统意义上,用户增长更多就是靠推广,用户维系就是CRM管理,获取收入大家都讲营销,那么为什么传统行业都有非常明确的定义,而到了互联网语境下就叫做“运营”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几者有什么区别?
在我看起来,这当中运营和传统行业所说的推广、CRM管理、营销等等核心有三个不同。
运营与其它岗位的三个不同
1、影响用户及与用户互动的场景更加丰富与复杂。
传统环境
我举个例子,在传统环境下做用户获取,它的方式相对是比较单一的,要么是杂志广告,要么就是线下办一些活动,要么就是做电视广告。
你在线下的时候可能一个人和用户聊天,或者是送他一些小礼品之类的,就能给用户一个明确动机,用户完成一个动作,大概就完成了整一件事。
包括你做电视广告,你在那个场景下动机渲染的足够强,他一个电话打过来似乎就可以了,相对比较单一。
互联网环境
到了互联网环境下,你会发现我们要做一个用户的增长,这当中用户要干的事,要跳转的场景就会有很多。
比如在一个微信大号投了一个广告,要让用户去推广我们的APP,那用户会在一篇图文下看到这篇图文,看完这篇图文之后他也许获得了一个动机,点击了阅读原文;
这时候他发生了跳转,这个跳转可能会跳转到landingpage里面;
在这个landingpage页面下我又给他一个动机,于是他去下载APP;
下载完进入APP之后,页面上还要给用户一个动机,他要去注册;
注册完了,登录到首页,这个首页也要有明确的动机,能够让我去使用某个功能,使用完这个功能后我觉得足够好才能留下来。
你会发现这当中的步骤和用户的操作,用户需要被触达到的信息和动机,比传统做一个线下推广或投一个广告层次复杂得多,在互联网中你要做用户的增长或转化,对用户的心理要有更精细的把控的。
2、用户话语权越来越大,需要找到办法撬动用户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发展都在赋予个体更强大的能量,可能在十年前我们要获取某个信息的时候,我们只能依赖于电视台、杂志等集中渠道,但是到了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引爆一场事件。
从最近的这种态势来讲,大家获取信息核心的入口已经越来越转变到像微博、朋友圈、知乎这样的地方,个体的能量是在越来越强的。
另外一方面,包括在做用户维系的时候,传统意义上的用户维系,像CRM无非就是说我有一个方式,通过短信或是电话我能触达到用户,我定义一个规则,我可以定期就给他们打一个电话触达一下他们影响一下他们就可以了。
但是在互联网的环境里面,大家会发现,用户和用户之间是可以彼此连接和影响的,传统之间用户和用户之间是孤立的,只需要我们在中心节点触达到用户就好了,但在互联网环境下每个用户都有可能结成复杂关系。
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做用户维系往往需要我们去帮助用户和用户之间结成某种价值供给关系,在互联网逻辑下,我们更多需要去考虑这种用户的力量,思考怎么去做用户维系。
3、各种渠道与运营玩法更加动态,无时无刻不再变化之中
这个和传统意义上又有不同,传统意义上我在报纸、杂志上投广告,效果是稳定的,我是能预测的。但在互联网的状态下,你会发现,基本上半年一小变,两年一大变,基本是常态。
举个例子,12年到13年,大家在新浪微博找大号投广告,那时候找大号投广告是非常划算的,大号的价格也便宜,获取用户的成本也低,基本上几毛钱一个用户。到了13年底,大号的价格就开始飙升了,微博的效果也不那么好了,很多人投广告成本就很高了。
但是到了14年初有人在微博上发明了一种新的玩法,就是九宫格推广的一种玩法,大家要是不知道九宫格推广的话可以去网上查一下,大概就是一条微博,下面放九张图推广九个产品,大家分摊一下,这样的推广效果非常好,于是又有人借着这样的推广用很低的成本获取到了大量用户。
所以你会发现,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面,对于新渠道的出现我们要保持高度敏感和关注,同样在一个渠道里面玩久了之后,你也需要在玩法上面推陈出新,这样你才能在运营当中不断吃到红利。
就包括朋友圈里面或是做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最早做萌娃萌宝投票的那一拨人,他们获取到的红利和效果一定是很好的。但是你今天再做萌娃萌宝投票的话,效果肯定是会差掉很多。
小结
在这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运营是一项看起来接触内容十分琐碎杂乱,但实际上要求非常高的工种。”
它需要你去考虑更多样的场景,把这些场景能够串联起来,需要你去考虑更多撬动用户的互动和不断尝试新鲜的玩法,对新鲜的事物要保持比较高的敏感度。你总是在一些新的平台和新的玩法下面,你才能收获比较好的红利。
作为一个运营,我也希望大家在业务的层面上能够去理解运营这件事,大家要知道我们做的所有运营的工作,对于业务的帮助到底在哪里,是在用户的增长还是用户的维系,还是说收入的获取,时刻保持这样一个思考,有助于大家走的更远,这是我在这个部分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最后总结一下,运营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