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李白
诗仙李太白的诗多很喜欢,这一首尤爱。这一首用的是古乐府旧体写的,读起来一如李白其他的诗一般浑然天成,叙述感极为流畅,画面直奔脑海,闪入眼帘。吟诵着诗篇,跟着诗句感受诗人的失落、茫然、顿挫、倔强、豪情、执着……一汩汩壮怀激烈、豪情万丈涌上心头,纵使人世间荆棘满地,困难重重,纵使人世间遍布歧路,难以行走,纵使人世间阻遏不断,崎岖不平,终将能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梦想的彼岸。
民国大师胡适曾讲过,“知难,行亦不易”。对此我是深表认同的。我们常说,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此话虽然不客气,但也有几分道理,的确,真正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者是罕见的。我们常见的“半瓶子醋”倒是不少,他们热衷于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想法,时常叽叽喳喳,贩卖着经不起推敲和质疑的微末学识,如果作为一个菜鸟小白,大概是极容易被忽悠、被唬到,这一点我极有体会,毕竟做了这么多年无知幼稚的“受害者”。
有的人认为读了几本书,甚至读了几篇文章,得了些新奇的观点,自以为悟得了几分道理,就按耐不住内心虚荣的表达欲,说的也多是原封不动地把别人的残羹冷炙摆上来,那一脸好为人师的模样确实令人作呕。其实想想,他们是可怜人!真的是可怜人!
活在这世上,既有无限自卑,又有无限自信。有时瞻前顾后不敢妄语,有时义愤填膺怒怼千夫,人大概就是这样个复杂之极的矛盾体。
愈读书,愈觉得自己无知,时常慨叹“原来世上竟有这般深刻的见解和缜密的道理”,于是愈感到自己渺小。偶有所得,便于实践中印证,偶得“果如其然”之了悟时,又感觉找到了打开人间秘藏的钥匙,欣喜若狂、纵情肆意。
求知是不易的,但却是如此吸引我为之赴死!学到老活到老,活到老学到老,对有的人来说,不是一句劝诫之言,而是一种本能,一种命数,一种归宿。庸人迷糊地活着,是一种幸运。智者迷糊地活着,是一种罪行。然而有涯之生,能穷尽无限之理吗?
于是便有了行,有了知行合一。阳明先生的心学讲“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讲“致良知”,“良知即天理”,讲“事上练”,“知行一体”,“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精察明觉,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原来只是一个工夫。”
知行本为一体,不可拆分来讲,求得内心良知,便是你我内心之理,依此而行,便是极为自然之事,如此才能得真我、除束缚,念头通达,这便是凡人入圣之道。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是郁郁不得志的呐喊,更是壮怀激烈的乐观憧憬,惟愿你我,能沉下心来,平和、笃行、耐烦、坚持,终得自我之超脱,自然能到达梦想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