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旧在写论文,写累了,就休息了一下。想起来今天简书还没有日更,于是就趁休息的时间写下这篇文章来放松一下,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
1.
记笔记,狭义上说,就是学生时代上课做的笔记;广义上说,就是一切需要做记录的东西,比如写日记,记账,工作记录等等等等,都属于做笔记的范畴。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定义,其他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
我一直都被记笔记困扰着,最令我头痛的就是高三那段时间,不会记笔记导致最后知识框架的建立和巩固都是一个巨大的缺陷。
但是呢,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过记笔记还有方法,一直都认为写下来就行了,其实则不然。直到大四开始,由于某些原因,我才对记笔记的方法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意识到了正确记笔记的重要性。
我回顾了以前记笔记的一些感受,最让我痛苦的,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点:
①为了防止以后忘记,会把老师上课讲的每一句话都一下来,或者觉得记的越多越好,把什么定义都一字不落的抄下来,导致后来记的抓不住重点,复习和看书一样,没啥用。
②记录很零散,有时候记在书上,有时候记在草稿纸上,有时候记在这个笔记本上,有时候记在那个笔记本上,最后想找,却找不到。
③记完笔记根本没有印象,而且记完了以后从来不会主动复习,和打印机差不多,最后变成了词典一样。
④很多时候记完了之后,发现少了一点东西,记在后面不太合适,前面又没空位了,找便利贴容易掉,很是麻烦。
这些问题并不是我一下就发现的,也是经历了很多次折磨,才归纳出来的,其实要是解决这些问题不难,难的就是自己能发现问题在什么地方,并且能重视起来。很多时候不能进步的原因就在于找不到关键问题,并且不能重视起来。
2.
对于这些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究,我最终发现了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上面和下面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①大脑不转了。害怕忘记所以都记下来,其实是给自己不想思考所找的借口。不思考,自然记完就没有印象,因为记忆就是深度思考的产物。
一旦形成记笔记不思考的习惯,会使得自己的思想变得懒惰,反应迟钝,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就引出了今天的第一个结论,记笔记的根本原则:记录下来的东西一定是大脑思考过的;为什么要记呢?是因为大脑就只能同时处理几件事情,而你在学习时,一直有新东西输入,所以要把之前思考过的知识记录下来,防止自己忘记。
记笔记,就类似于把数据从大脑的内存里,存储到外界硬盘中,后来的记忆,就相当于把数据从外界的硬盘中,写入到大脑的硬盘中。当然了,如果你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就不用通过记笔记这个外界硬盘了,因为你可以很快的把数据从大脑内存,存储到大脑硬盘。
对于每天的生活,我们当前只能处理一件事情,对于那些突如其来的想法和灵感还有突发时间,你无法同时处理,所以得记下来,防止自己忙完当前这一件事之后忘记要做这些事了。把他们提前都记下来,不仅减少脑力的消耗,也能让你做事井井有条,效率提高。
②不清楚记笔记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做笔记就只有一个意义,防止自己忘记,方便后来复盘整理。所以记下来的东西,一定是你后来复盘用的到的。至于记什么样的会对复盘有用,那就要问你自己复盘的目的是什么了。
所以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复盘,而复盘就是为了让你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想要有一个好的笔记,就首先明确自己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然后再去想该记什么。
③笔记本类型的选择不当。笔记本有不同的类型的,不同的类型对应不同的使用场合和目的。
从存在形式来说可以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
电子版的各个软件不同,分类千变万化,这里就不做分类了。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各自优缺点也不过多阐述,这里不做重点。
对于纸质版,最基本的就是分为活页纸和死页纸。市面上死页的最多,价格也便宜,适合用来写日记等,需要时间线记录的。但是有个坏处就是不能更换纸张顺序,导致记录只能随时间线进行,不方便知识框架的构建。活页本就可以更换纸张顺序,方便形成体系,但是价格较贵。
解决上述第四个问题,就把笔记本换成活页的就行了。
如果还要继续说,关于每页纸的排班和留白,都可以详细写出很多东西,这里就不写了。
3.
最后总结一下,记笔记的根本原则,是记录大脑思考过的东西。记笔记的意义在于复盘,达到自己的目标。
文章写完了,本想放松一下的,没想到越写越起劲,看来又得花时间去休息一下,才能有精力写论文了,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