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朋友在北京聚餐,他说有一个信用卡羊毛群,薅国内各种信用卡的羊毛,我十分感兴趣,就让他把我加了进去。原本满怀激动地等着大家比较各家信用卡,没想到在里面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和我想象中的薅羊毛天差地别。我之前在美国的时候薅信用卡的羊毛都非常简单,只用看返现的类别及额度,有没有年费,还有开卡奖励的多少。可是国内的信用卡大部分没有返现,也没有什么开卡奖励,有的只是一些附加的好处,比如机场头等舱休息室,刷卡抽奖,限时限量抢红包等等。简单地说,国内的信用卡都不给你直接的现金优惠,要么是非现金的好处,要么是需要用户主动参与而且总额可控的奖励。这也许和国内的信用体系不健全有关,因为不是我的专业所以我也无法深入分析。但这些羊毛实在薅得索然无味,于是一段时间之后我也就退群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和一个从美国回来的朋友聊到有关信用卡的话题,他说他只有两张信用卡,也不太了解美国的信用体系。我当时非常惊讶,因为我以为每个在美国待过的人都会去研究它的信用体系,薅信用卡的羊毛。我突然发现原来美国信用体系这个话题不仅仅国内的朋友会好奇,甚至对一些在美国待过的人也会有所帮助,所以我打算利用自己的经验(有十几张信用卡)用两篇文章来详细介绍一下美国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卡。
聊信用卡之前先介绍一下美国的信用体系。在美国,每个人都有一个跟你一辈子的信用号码,像身份证号一样,叫SSN(Social Security Number)。美国有三大信贷机构,Experian (EX)、Equifax (EQ)、Transunion (TU),这三大信贷机构会用SSN作为每个人的唯一标志来记录每个人的信用历史。而你的信用卡,贷款(包括房贷车贷p2p等)全都和你的SSN挂钩,无论是好的还贷记录还是不好的违约记录,都会自动被记录在这三家公司的数据库里面。这三家公司则向各大公司(银行,p2p公司等)提供付费服务,在查询对象允许的情况下为这些公司提供查询对象的信用分数,而几乎所有公司都会参考这些信用分数来判断信用卡的发放以及决定贷款利率的高低。这三家公司的信用分数计算公式没人知道,但大概的影响因子都是公开且相似的:查询信用分的次数,以往还贷经历,信用卡利用率,总的信用账号数,信用年龄等等。其中一些概念非常简单易懂,这里就不再多做介绍,还是解释一下不太好懂的几个概念吧。
查询信用分的次数:每一次查询信用分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样可以避免有些人频繁地申请多张信用卡然后取现跑路。每一次查询都会保留两年,也就是说你如果要申请房贷,想要一个尽量低的房贷利率,就尽量在申请贷款的前两年里少申请信用卡或者其它类型的贷款,因为每一次申请信用卡或者贷款都需要查询一次你的信用分。
信用卡利用率:最正面的影响是每个月都刷卡,然后每个月都还上。不刷卡的话不会增加信用分,当然不还的话会减信用分。
总的信用账号数:计算你有几张信用卡和几个贷款账户。账号数越多,说明你对自己的财务管理能力越强,信用分就会越高。
信用年龄:信用账号平均年龄,越长越好。
信用体系大概就是这样,有了这些基本概念之后,我们下一次就可以聊聊美国的信用卡以及怎么薅它们的羊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