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严嵩是个相当有分量的人物。嘉靖皇帝执政时,他是嘉靖面前炙手可热的红人,朝廷的首辅。因为有皇上罩着,那是相当的狂妄。他在位期间,先后不择手段的把与自己不和的官员几乎连根拔个干净,保证自己的利益丝毫不能有损失。以至于成为臭名远扬的奸臣。其中被他迫害最惨的当属夏言。
刚开始,严嵩只是在翰林院任职,平凡不过。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既是同乡且是上司的夏言。严嵩为人机灵,善于揣摩他人心意,赢得夏言赏识,多次举荐他。这样,严嵩的仕途开始如鱼得水,直至步入内阁。到了这个份上,严嵩真实的嘴脸露出来,想尽办法迫害夏言,最终导致其人头落地。
得到真正的权利后,他把明世宗侍候的更加满意,还特意赐他“忠勤敏达”银印。即便他年老,还让儿子严世蕃接任。这小子更是聪明,干脆买通世宗身边的宦官,把皇上的举动和动向牢牢掌握。不明就里的世宗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孺子可教。以至于父子被称为 “大丞相”和“小丞相”。
很快的,风水流转。明世宗喜欢道教,山东道士蓝道行得以宠爱。有天,蓝道行在扶乩时说,今日有奸臣奏事。适逢严嵩有事要奏,让明世宗心里产生阴影。想起其他大臣对严嵩的弹劾,明世宗开始对其极其厌烦。最终导致严嵩的好日子走向尽头。严世蕃被判斩首,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
民间至今还有这个传说。皇帝给失势的严嵩送了个金碗,让他到民间要饭,但私下里通知,只要有见到手持金碗的人,不得对其施舍,否则满门抄斩。另外,金碗还不能转卖,不能有任何的破损。这招真的够狠。可怜的严嵩活生生的被饿死。给后人留下捧着金碗讨饭吃的经典故事。
如果说严嵩有金碗被饿死,那汉朝的邓通更是奇葩,他掌握的可是金山啊。汉文帝刘恒当政时做个奇怪的梦。他想上天,却差半步。就在左右为难时,有个黄头郎走过来,猛的推他下,顺利上去了。文帝醒来后对梦境记忆犹新,很是诧异,认为这个黄头郎就应该在自己身边。
要说人若走运,神鬼挡不住。文帝这么用心踅摸,还真发现了这个人,就是邓通。长相很接近,尤其名字更是吻合。邓和登谐音,通更是通天啊。得,不用再说什么,绝对是大功。可是,文帝不糊涂,他很快发现,邓通不是当官的料。怎么奖赏呢,让他颇为犯愁。最终认为,钱财应该是对他最好的。
就这样,文帝就下令邓通享有铸造钱币的权力。那时的钱和与现在不同,用纸张印刷,而是货真价实的铜板。况且,钱这玩意不简单,都是有财政部来预算然后才能发行。私人铸造钱,历来是死罪的。所以文帝真的是开创了先河。有了皇上的授意,邓通开始发达,他铸造的钱能得以在市场顺利流通。
文帝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有说法的,貌似与哥女巫有关联。她给邓通看相,说他会被饿死。文帝听到后很生气,这分明是满嘴的谣言。你说他会饿死,朕偏不让他死,朕让他富可敌国。就是为了赌口气,邓通得以在夹缝中如鱼得水的活下去。有文帝的庇佑,他活得更加风光,也更加嚣张跋扈。
遗憾的是,文帝终于逃脱不掉驾崩的结局。他的儿子景帝刘启继位后,对邓通很是不感冒。思量许久,他觉得,你邓通不是有钱吗,那老子就从钱上拿你开刀。他继续秉承父亲的意愿,允许邓通造钱。私下里安排人举报他不在指定范围内造钱。犹如现在矿产越界开采,要接受严厉惩罚的。
到底是脑瓜不聪明,不懂皇上的真正用意。刚开始,邓通满不在乎,不就是罚款嘛,咱按时交上就行。其实,景帝这招和明太祖朱元璋算计富翁沈万三是相同的。窃始终以为,朱元璋就是和景帝学习的。不管怎么说,邓通被罚的倾家荡产,甚至还欠下很多账难以还清,最终,饭都吃不上,愣是饿死了。
金碗和金山,都没有挡住死亡的道路,说起来很是有意思,对后人有着更多的警示。人这辈子,活着不容易。即便得势,也决不可狂妄自大,要懂得给自己甚至子孙留条后路。如果失去人心,不消说金碗金山,就是大罗神仙也难以救活。(文/孙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