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想要去益微,是觉得可以获得一些资源和思想的碰撞,因为这次有很多的教育创新界的老师,我觉得如果以后我要从事这份工作,那我应该去积极的寻求帮助和资源。回顾这次论坛,我想我的收获应该是55分。
#高铁上的学习
1.是什么让我们不敢保护自己的权利
高铁很吵,遇到了一群大爷大妈,用着我听不懂的四川话在车厢里大声的聊天,我被整个包围在其中。处于弱势的我不敢去保护自己的权利,哪怕只是说一句能不能小点声?所以弱势群体该怎么保护自己?又是什么让他们停止抗争?还有自己的原因,为什么产生这种害怕,如何与情绪和冲突相处?
2.对比让我们平衡或痛苦。
“痛苦或快乐的来源在于对比”。我问了同行的小伙伴在车上遇到的奇葩事情,我看到了比我惨的遇到的奇葩事情的人很多,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开心了很多,在对比中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很惨,这让我跳出了自我的感受,看到了其它,然后反观回自己。关于对比我觉得有利有弊,由对比产生的感觉是不是还来源于外界对我们的影响,而我们本身还是无法从自我的角度去认识发现和调节自己,我们的情绪变化来源于外界的刺激,这并不是一个人成长的根本动力。但另一方面,从对比中看见自己并回归到自身的成长上。
3.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有些时间只能是用来消遣的,如果期待在消遣的时间内进行专注学习的事情,往往是会失望。每次坐车我都会先预期我在车上可以看书可以输出,但是几乎每次都做不到。一方面这和意志力有关,本身我就没有那么强大的意志力,每次我都勉强自己去从事这样的活动,所以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自责懊悔的情绪里。如果我能区分出哪些时间适合专注的学习,哪些时间适合容易的学习,又有哪些时间适合娱乐和放松,心理压力就会小很多,也能更好的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与邓豪的交流
本来我是带着“毕业以后是选择去体制还是去创新学校的”疑问和邓豪老师交流的,但是他却给了我另外的答案。他认为我的关注点不应该在于去哪里,因为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或者那么坏,相反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应该专注于自己,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不断的去建立,当自己被内容充满了以后去哪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另外他觉得教育是最难的一件事,因为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事情,而人是最为复杂的。人或许所说的所想的所问的并不是同一件事,我们需要多方面的去观察处理这些信息,进而去了解。很多老师让孩子听话的方式是使用权威,而不是先去了解和认识孩子。他说不管你在哪里,都要坚持用对的方式去做对的事情。
回来以后我反复思量他的话,其实这些我都懂但是我却在逃避,用一个一年以后要面对的问题去逃避现在,而我现在的问题是踏踏实实填充自己能力的问题。人总是那么狡猾,在不知道的时候就轻易的逃避。
#与池晓的交流
他的头像只有半张脸和一只猫,看起来深邃严肃。当真正看到他的时候才发现他其实很年轻,不像是创始人的刻板印象,语言中透露着幽默和可爱。毕竟我还不了解他。但是他做的学校却吸引了我。那是一个探求人,自由和可能性的地方。一切都是慢慢来,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应该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吧,有点像世外桃源的感觉,他注重游戏的力量,相信游戏的力量,相信游戏与学习是相通的。在个人方面他让我去思考我最擅长和最喜欢的是什么,带着我有的东西过来,而不是什么都没有。
#与他人说出自己的骄傲
在一个分享中我说出了在学校的这两个月骄傲自满无法沉浸的状态,尽管我试过通过自我反省去认识,但是效果并不好。当我与陌生人去分享去讲出自己的困惑和骄傲时,那时候我仿佛认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厉害的地方。
#熬夜是痛苦的,在消耗自己的身体。
熬了两天夜整个人都像快死了一样,黑夜给了我们能量,我们也更该用它来保护自己。
思考是痛苦的容易被逃避的,但却是我们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我相信接下来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一个做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