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结婚证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例行公事般叫我们读一段誓言,基本内容是这样, 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论是健康还是疾病,你都愿意与他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吗?你都愿意照顾他,呵护她一辈子吗?我记得我轻声说到,声音小的自己都只能听到一点点,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别的什么。我愿意,轻轻地三个字,虽然工作人员是习惯了,但对我来说是心里是沉甸甸的,说出这三个字好有压力。因为这就代表从此以后,我不是自由身,身上有担子了,当时虽不知是什么。接下去随着流程,摆好姿势,拍照片,取证,一切过程顺当,可心里的滋味七上八下的,不知是舍不得单身还是恐惧迈入围城的生活。
就这样做了别人的妻子,成了别人家的儿媳,第一次在先生家过年,各种不习惯,想念和父母一起的团圆饭,心里莫名的孤单,听到姐姐在家吃山粉饺的时候,我说我也好想吃,姐姐开玩笑说那你也来呀,顿时眼泪夺眶而出,多想和他们一起,而不是一个人在他乡,百无聊赖,特别空虚寂寞,不过我知道这是必经的一个过程,也许习惯了就好。
第二年有了大宝,生活如添了荧光剂一般,总是闪闪发光,再也顾不得还有孤单这回事,经常想的是怎么摆脱这小家伙,可以让我好好喘口气。虽然生活平静的像湖面,泛不起一点涟漪,但有了大宝就有了鲜艳的色彩。现在还有小宝,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捣蛋调皮的声音,我需要的是静静,再静静,放空自己的感觉真好。
慢慢地才发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说给我们的同时,主要还是分散在两个家庭上,是对双方老人的一个承担,是他们晚年生活的一个保障和后盾。
都说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媳妇也是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一个方向盘,弄不好两败俱伤。
村里的一个老人,现在是已经过逝了,这和他的儿子媳妇也是有莫大的关系,否则也许还可以活的久点。
老人的外孙女和我是发小,老人也生病比较多年了,老伴走的早,靠两个儿子抚养,提供日常食物,老人自己自理。随着年龄慢慢增大,身体的状况也是每况愈下,最后分配到每个儿子照顾几个月,在家的大儿子和媳妇也是例行公事般每天端去给老人吃,大儿子偶尔去老人床前陪她聊聊天,嘘寒问暖,不过次数也是屈指可数,都是嫌老人太过啰嗦。大儿子去外地干活一段时间,媳妇和他说服侍的时间马上到了,大哥早早就通知弟弟时间到了赶紧来接老妈了,轮到他照顾了。期限已到,结果小儿子在市区打工,毫无动静,也没见上来,电话也没有。
见这样实在没招,大媳妇想不可能我一直在家照顾着吧,这样的儿子也太不像话了,扔下老娘不管。情急之下,当天轮到小儿子照顾的时候,大媳妇对老人不管不顾,中饭也没送给她吃,打了电话给老人的小儿子说到,你再不来接,你娘饿死了,可不关我事。
说着就去村里说了此事,农村别的不多,长舌妇多,小儿子不知道是迫于压力还是别的什么,当天就上来接了,怪他嫂子不应该这么过分不给他娘吃东西,大媳妇反驳到,我不这样你不会现身呀,我也是实属无奈,老人两个儿子,不可能有事都我们一家挑吧,小儿子低头沉默了。
当天就接了下去,小媳妇见老人脏兮兮的,每次吵了菜故意弄一个盘子给老人单独吃,老人爱吐痰,小媳妇和老公说到,看你妈那样,我都吃不下饭。小媳妇就和老公晚上叨叨起来,我们租的房子也不大,虽然有两间,可儿子周末回来就没地方睡了,要不我们出钱把老太太送养老院去吧。老人的小儿子刚开始不同意,说养老院是没儿没女的才去那个地方,他妈妈有儿子有女儿呢。小媳妇不乐意了,那你自己照顾你妈,我可不照顾了,太脏了,我吃不下饭,送养老院还不是一样,我们出钱呢。最终经不起小媳妇的软磨硬泡,小儿子答应了,自打送去交了钱起,老人的命运就由养老院主宰了,小儿子再也没光顾过。
发小说很久没看到外婆了,后来打听外婆在养老院,乘周末休息买了外婆爱吃的饼和水果去看外婆。
看到外婆的时候,外婆似乎都不认识她了,养老院的人说外婆整天低着头不说话,神志可能不太清楚,有时大小便都拉在裤子上,也没人来看看真是可怜,嘴里老是嘟囔着希望有人来看她。过了好一会,外婆才缓过劲来,发小弄了饼给外婆吃吃,发现外婆的手指甲里都很脏,手也是乌漆吗黑的。弄了水过来给外婆洗洗,给老人剪指甲的时候,发现里面都是污秽物,很脏很臭,发小的眼睛湿润了,不相信眼前的事实,曾经意气风发的外婆就这样萎缩了。剪完了指甲,抹抹眼泪,嘱咐了外婆要好好照顾自己,便想逃离那个地方,对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发小甚是自责。外婆紧紧拉着她的手,一再叮嘱叫她传话给大舅,叫大舅一定来看看她,因为大舅有决定权,可以让外婆远离这里。
话是原封不动地传到了,可老人的唯一心愿还是没实现,久病床前无孝子,谁也不愿带头担责,就怕自己吃亏,实属无奈,就是踢皮球……
虽让人唏嘘,可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也有老的一天,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何况是最亲的人。曾经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更多的是对双方的父母的负责,对他们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