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元
《孩子爱听的历史故事》系列 082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那里知道一点西域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ròu 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夹击匈奴,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出使西域月氏国。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具体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
有个在朝廷中担任官员(郎中)的年青人叫张骞(qiān),他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有他一带头,又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还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把他们关起来,一关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了。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叫大宛的国家。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会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移到大夏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并且过得很好,不想再跟匈奴打仗了。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来。经过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才逃出来回到长安。
张骞在外面足足过了十三年才回来。汉武帝认为他立了大功,封他做太中大夫。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次派张骞去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
张骞来到了乌孙国,乌孙国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少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张骞恐怕耽误日子,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西域其他各国。
这些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就决定先送张骞回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
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去世了,而他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国。
打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绸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小朋友,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联络月氏夹击匈奴,这个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仍产生了重大意义:它不仅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的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列了西域,而西域的土产如葡萄、石榴、胡萝卜、哈密瓜等陆续传到了中国,至今我们还经常品尝呢。
当年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所以,完全可称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
(本文结束)
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故事,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孩子爱听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