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的魅力,最直观的还是古城墙、城门楼。登过苏州仅存的几座城墙,而我最喜欢盘门,因为护城河把久负盛名的瑞光古塔、绝无仅有的水陆城门、享誉海内外的吴门古桥连结在一起,成为苏州护城河健身步道上的一道古城的绝配风景。
在护城河健身步道上远望,瑞光塔默默伫立着,犹如一位阅尽人间秋色的老人。那是一座八角型七层的古塔,建造精巧,造型优美,堪称传世佳作,古塔神韵彰显姑苏之美。
盘门,古称蟠门,为吴都八门之一,它曾是苏州西南交通枢纽,也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地区。北宋时期修建的瑞光塔日夜照影于东流的大运河上:曙光初临,万道霞光包裹塔身,暮色苍茫,落日余晖映照塔顶,瑞光塔永远都是灿烂辉煌。
我从护城河健身步道转入盘门景区,漫步在古塔之下,风吹过时宝塔之檐上风铃叮当作响,惊走了几只鸟儿,仰视这始建于三国孙权赤乌年间的七级浮屠,古今兴亡之慨一时涌上心来。
古塔,年年月月,讲述着姑苏古城传奇的历史故事。古塔,月月年年,护卫着姑苏古城这片安宁的家园。古塔,日日月月,纵览着姑苏古城2500年的风流。
盘门景区的瑞光禅院初名普济禅院,宋时改名为瑞光禅院。据载为三国东吴孙权,为迎接西域康居国僧人:性康而建。后孙权为报母恩,又在寺内建十三层舍利塔。
瑞光塔位于原普济禅院内,是苏州最早建造的佛塔。先后在塔内发现的宝幢木函、佛经、石佛、石础、塔砖等文物。
寺院历经毁修,历朝历代对该塔多次修葺。瑞光塔始建于三国东吴孙权时期最初为13层,今塔系北宋重建时改为7层8面。
急切上塔,但规定只能登到五层,不能登到最顶层。循梯登塔,在第五层处看盘门的全景,临空远眺,吴门桥与盘门的水陆城门全景,以及苏州古城的全貌尽收眼底。
蔚蓝的天穹,几片白云轻悠悠地飘浮着。天穹蓝得发白,白云白得透蓝。恍惚之间,有风吹来,似于时间之河撷取宋时旧韵,我感觉自己的渺小、柔弱、轻浮与迷茫。
白云悠悠,终于远离而去,飘向远方。古塔正伸开双手,伸向蓝得发白的天穹,伸向白得透蓝的云朵。似要拽住飘浮过来的白云,似要留住飘逝的岁月。
近千年中,瑞光寺塔屡经兴废,重修重建达18次之多,却依然保存了宋时风貌。修复后的瑞光塔高约53.6米,层高是逐层递减的,面积也相应收敛,塔体由下向上逐层收缩,外轮廓微呈曲线,显得清秀柔和。
瑞光塔由外壁、回廊及塔心组成,砖砌塔身基本为宋代原构,底层塔心的“永定柱”做法,在现存古建筑中尚属罕见。塔身底层镌有狮兽、人物、如意、流云,简练流畅,生动自然,堪称宋代石雕佳作。塔顶有层檐,每层从内壁以砖木斗拱挑出木构腰檐和平座。
1978年4月,考古工作人员在瑞光塔的第三层塔心的砖龛内发现了一批五代和北宋初期的珍贵文物。有铜质镀金塔两座,地藏、观音、如来佛菩萨像九尊,五代的手抄经卷、北宋的木刻《妙法莲华经》和嵌螺甸藏经漆匣等。
尤其是一座“真珠舍利宝幢”,在所出文物中是最为精美的,幢高1.22米,用珠宝编成,集玉石雕刻、金银工艺、木雕、描金、漆雕等艺术于一身,堪称稀世珍宝。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这些文物对研究宋代的汉族社会发展情况和艺术成就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正是这些文物证实了现存砖砌的塔身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的遗物。
在瑞光塔上向西望去,可见中轴线上的四瑞堂和丽景楼。四瑞堂是一座仿宋式单檐歇山顶四面厅,外形庄重古朴,是古瑞光寺的一大胜迹。传说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高僧圆照禅师在瑞光禅院开坛讲经,博宏精微、出神入化,感天动地,度化百灵,顿时出现了寺内塔放瑞光,殿上法鼓自鸣,池中白龟参禅,园中枯竹爆青的“四大祥瑞”,瑞光寺的声名轰动朝野,悬挂堂上的楹联点出了堂名出处的骇世惊俗:“缅怀当年,绀宇甘露,白龟听经,翠竹欢合,红罄自鸣,青史常留释界;试看今日,古塔凌宵,瑞堂端踞,丽楼耸秀,文阁临流,美名远播寰宇。”
至今堂前还有灵龟渚,池畔静卧着那只刚从水池中爬出来的汉白玉巨型石龟,伸颈睁眼,神情肃穆,似乎因为聆听圆照禅师宣讲禅义而入神屏息。
安坐于一泓碧水之后,与瑞光塔遥遥相对的吴中胜景丽景楼, 曾是古代苏州最高的建筑,时称“雄甲三吴”。但岁月的风雨、历史的沧桑,使其过早地消踪匿影,直至1999才重现雄姿。依循古代形制重建的丽景楼,,外观颇象南昌的滕王阁,气势雄伟,姿态优美,极为壮观。
丽景楼东南西北四侧皆有回廊连接亭、庑、轩、榭,似畅开了开阔的襟怀接纳远山近水,芳草绿树装点,闲云落霞流连,丽景楼更显得窈窕多姿,风光无限。
瑞光塔见证了苏州历史变迁,从瑞光塔看苏州,这个城市历经千年且传承有序,从千年前的泰伯南迁到如今,一代又一代。
或许,我们可以从今天的瑞光塔,好好打量青春着的白发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