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哲:如何做到“以其无我而通他物”?

不执于知、不执于识、不执于故,故能去弊更新,以其无我,而通他物。

不要执着于知道的知识,不要执着于固有的认知,不要执着于过往的经验,所以才能与时俱进,因为没有固执的自我意识,才能真正去了解事物的真相。

这里面有一个很厉害的法门叫做:通他物。

通他物有什么作用?

你能瞬间看透一个事物的本质与真相。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通他物”?

以其无我。也就是做到“无我”。

如何做到“无我”?

不执于知、不执于识、不执于故,故能去弊更新。

有人可能会问:能不能再具体一些?

我用《道德经》里面的话去解释:

《道德经》: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谁能让浊流不再汹涌,在安静中慢慢澄清?谁能在浊与清之间,让水在产生新的生机?保持这个平衡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这里解释两个关键点:

1.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清为本,浊为支。清与浊又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在浊与清,本与末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2.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不盈”。

什么是“盈”?

主要就是贪。

人因为贪才会要盈,也就是满。

满,就会走向一种极端、一种是失衡。

《道德经》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好,我们再看文章开头的部分:

不执于知、不执于识、不执于故,故能去弊更新,以其无我,而通他物。

如何做到“去弊更新,以其无我,而通他物?”

不贪。

你不贪就能更好地做到“不执于知、不执于识、不执于故”。

所以,仔细感受一下,放下贪念,放下执着,放下自己的利益,是不是更容易做到“无我”?

好好感受,去践行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