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已成事实无法改变,今天正在进行一秒秒兑现,明天不可预知到底会发生什么。
人都比较热衷于想了解未来,确定的未来或许有安全感,不可否认谁都不想自己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时时处于恐慌之中不能自拔可不好受。
时间嘀嗒一秒就少了一秒,可用心去体验的人就会记录下生活的规律,积累下认知,更加从容应对未来的未来。
昨天留给我们经历,以事实陈述着生活中的规律。
今天让我们有时间去验证那些隐含的规律,避免重蹈覆辙。
明天给我们期许,心怀感激,在昨天的经验和今天的努力下,拥有能力适应不可知未来。
找到真正的规律,而不是拘于生活的习惯,做一个明白人就是要认清错误的日常逻辑。
生活里存在着很多因经历而积累的经验,有的代表着传统的智慧,但有的却谈不上是知识,甚至可以说是误导。
记得妻刚生了女儿,一家人都是小心冀冀,长辈们珍惜这个小家伙,而我们初为人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养小孩。
妻坐月子的时候,请了一个月嫂,经验很是丰富。
当她第一天到家的时候,就开展了一系列的改动。
因为怕女儿冷着了,我们尽量给她多穿了衣服。
月嫂一看,就说年轻父母没有经验,而老一辈呢担心孩子身体弱,所以都会给孩子多穿衣服。
可这是不对的,一般来讲只要小孩子渡过前面的48小时,没有出现低体温的情况,那么穿衣就比照大人的穿衣数量,再多穿一件就好。
平时多摸摸小孩子的掌心,温度和自己的差不多就刚刚好,如果小孩子掌心湿润润的,就立即摸背,背心很热或都有汗,就说明穿多了,要减。
捂出来的病可不好办,再说了小孩子吃妈妈奶的时候,抵抗力不会差。
果然,她在中午的时候趁女儿吃了奶,就开始一点点减衣服。
到了晚上小家伙就睡得很安稳,原来前几天又吵又闹的是我们给她穿多了,给热的。
妻月子刚过了手术愈合期,月嫂就让她准备去洗澡。
这时候,妻的外婆来了,一个劲地说:月子里不能洗澡,洗了着了凉会留下病根;不能刷牙,刷了牙,老了牙会痛;不能吃蔬菜,吃了会没有奶水......
如此这般说了好多,看着我们将信将疑的神情,又补上一句:这可是老主宗们传下来的。
结果,月嫂两句话立刻让我们改变主意。
外婆生孩子的年代,住宿条件差,不能保暖,更没有充足的热水,洗澡当然会着凉,现在什么年代了,天然气让热水可以不限量供应,加上浴霸保温,没有任何问题。
接着,又一顿反驳,谁老了牙不掉不痛呀,以前生活条件差没有好好保护牙,才让牙坏了,这怪不到月子里刷牙给刷坏了。
最后我们决定,态度上同意外婆的建议,实际按科学的方式来执行。
现在想来,生活里确实有很多富有智慧的经验,但也有很多只是揣测并无科学依据。
那些看起来极具说服力的说词,一般都会借由传统经验名头,让人不去分辨而遵从。
想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去剔除那些伪经验,就一定要去分析。
从现实情况出发分析具体情况,不要带情绪和偏见去理解,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摒弃预设立场的习惯,让理性主导自己的意志。
经常在生活中遇到给人打标签的情况,以自己的经验结合他人的行为方式,就给别人下一个定义。
比如:不参加聚会的同事,会被批上“抠门”、“不合群”等等标签;说话直不转弯,一定会被打上“二楞子”、“自大狂”的烙印......
不好意思,这些标签都被人给我打上过。
刚工作的时候 ,我家里的条件不好,一心想着工资多支援家里,很多时候,我都不会参加单位的聚会,因为残疾的父亲还需要照顾,没有时间去。
我当年的个性,不说费话是我做事的准则,所以同事们跟我说事的时候,我都简单明了,能一句话说明白,肯定不多说两句。
有时候,领导主持业务会议,会问有没有建议,我也傻傻乎地回答。自己还以为真是提合理化建议,却触到敏感部位,把自己埋坑里去了。
一来二去,上面那些标签自然而然落在我身上,可我还没有当回事,这让我吃了不少苦头。
后来我当上主管,在工作中就格外注意员工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些细节,用他们接受的方法去进行解决。
八年的网点转型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员工的建议,所以制定了一套保护员工积极性的措施,让员工把他们看到的真实情况和工作中的好方法大胆地告诉我。
很感激当时做出的正确决定,让自己也收获了很多的工作经验和很好的业绩。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会有经历,同时收获经验值。但我们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以前积累的经验只能给出一些建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让我们避免做出轻率的决定。
生活不易,我们站在十字路口都会徘徊。
生活很鲜活,渐行渐远的昨天,留下弥足珍贵的经历。
不要只活在自己的曾经里,那些只能代表我们曾经走过。
面对现实和未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验只能最大限度帮助我们不犯同样的错,但不要因此禁锢了自己的脚步。
尝试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不要急于下定义。匆匆设下的立场并不代表智慧,只能真实地反映出你人性里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