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看到了这本短短几十页的书。看到书名的第一眼,很好奇,为什么叫弃猫,是丢掉猫吗?迫不及待的不小心就翻完了。却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故事。故事从丢猫开始,也从猫结束。
那些被无情丢在战场的士兵,又何不是一只只被丢弃的猫。
他与父亲的关系,就好像两个男人之间的自以为是的默契和那不值一提的面子,他以为我不追问,我应该懂了,我以为他不说,是他不想说。以至于这种默契在他们之间横梗了20年,20年间没有和父亲说过一句话。
他纠结的和难以面对的是父亲作为当时的军人,参与侵华战争的事实,甚至于父亲的军队是第一支攻进南京城的部队。这是去不掉的隔阂,也是一直鲠在喉咙的细刺。拔不掉的难受和咽不下去的无奈。但是当他知道父亲并没有参与南京战役之后落地的石头,跌在了那潭死水。
他说他和父亲之间好像有一种叫做氛围的东西。带着父子之间的默契和相顾无言。就好像很多时候,许多父子之间都似乎存在这种叫做氛围的东西,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威严的父亲和听话的儿子。
他们在海边丢掉了一只猫,骑了很远的自行车。当他们回到家的时候,看到被丢掉的那只猫已经回到了家,他也看到了父亲一脸的惊讶、叹服和长舒的那口气。那又何不是父亲眼中,很多年前丢掉的、和最终挣扎着回家的自己。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命运才比较认真。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段不想回忆,不想记起的往事。而那些事情,也是作为儿子的他不想接受的。抵触知道关于父亲的一些事情。那些也是他不愿提及的过去。他们就这样相互误解了20年。人生能有多少个20年,撒手人寰之际的和解,虽然笨拙,但欣慰的是终究没有带着遗憾离去。
一茶忌,悲伤俳句细品读。
句中的世界似乎无限静谧、无限安稳。可要使一个经历了动荡的人内心平静,应该是要很多时间的吧。他把那些残酷的过去和危机四伏的混乱气氛始终压在自己的心里。他本应是一个春折花秋赏月、不谙世事的学者,宁静度日。可时代的洪流不允许他这样的奢望。是怎样的一种心灰意冷和不得已的遗憾。
三次从军的经历,手中喜爱的俳句,经营自己的生活,始终是没有放下手中的那份执念。那些他吟诵的俳句,又怎么不是他平凡人生中的浪漫。没有大起大落的慨叹,但读完之后,心中会有一种怎样的哀伤。
鸟归去,叽叽喳喳向何方,是故乡
是士兵也是僧人,遥对明月,双手合十
这些俳句,是他唯一有意义的避难所。刻在骨子里的温柔,渴望宁静。
作为父亲的独子,他被寄托了父亲的遗憾。而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这是每代人都有的通病。但他们,成长的年代、环境都不同,甚至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性格、三观也不同。我们总是觉得不被理解,总是觉得身上的梦想太重。那时的我们比较年轻,总觉得要走出自己的路,做眼下自己想做的。但我们之间总是存在那种类似缘分的东西,越长大越明白。那是剪不断的血脉延续。
两代人思想的碰撞,和儿子遥望着的父亲。。。
“一粒雨滴有它自己的历史,有将这历史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义务。”
有些事情会随着时间被忘记,但有些事情会随着时间越来越清晰,那些我们丢不掉的昨天,那些我们绕不过去的路,终究是要终其一生来守护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