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的理论总结和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一是要抓实用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三农”工作总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框架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举措。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把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培育作为重中之重,把特色优质作为主攻方向,把循环农业作为基本取向,把特色小镇作为重要抓手,把全面振兴作为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努力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是要坚决贯彻落实“重中之重”的重要要求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抓好“四个优先”的落实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把“重中之重”的要求切实体现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上,确保“总方针”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三要深入研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具体路径和办法。一是要突出产业兴旺。发展乡村产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要立足地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质量品牌、市场对接、冷链储运服务、农产品加工、风险担保等现代农业“五大体系”,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统筹城乡融合,补齐乡村基础短板。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时,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进城农民的教育、就业等问题,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让进城农民稳定就业、稳定增收、融入城市。三是围绕宜居美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们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要求,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全局高度,坚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的成功做法,坚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坚持共建共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我们要强化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能力建设,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全面落实乡风文明行动,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村民在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中提升精神境界。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使命光荣,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踔厉奋发、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