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喜悦
不管我们是探索外因,还是内因,这些也只能作为理论基础而存在,但对于疗愈童年创伤却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就像当我们知道自己所受到的伤害,是因为父母的关系,因为家庭环境导致而成,那么我们可能会对父母,会对整个家庭环境,展开新一轮的对抗,再或者说,从内心深处更确认了曾经的“抗拒”是对的。
同样,当我们知道内因,知道自己在遇到某些发生的时候,是这样的反应。而这样的反应导致自己受苦。我们也可能会很想改变这样的反应,甚至会对这样的反应产生害怕,很想替换掉这样的反应。
从这两个角度来讲也都还是头脑层面的作用,我们头脑里还有一个“择捡”还有一个“分别”。但我们停不下来这样的思维,即便是不让我们这样去想,依然停不下来,依然还是想去做这样的事情。
因为我们的头脑真的很想让我们过的好,可是它却会走错方向,这也是后来体会到的。它很想让我们过的幸福,过的平安,过的安宁自在。但它的作用却是想从这种二元对立中来寻找机会。很显然这里没有机会,每一条出路几乎都是“断头路”。
我自己也走了许许多多的“断头路”,走不通再换,走不通再换,就这样一次次地再换。当然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这是断头路,也没有这样的自主意识去重新选择,好像也只是自然而然地选择。
能做什么呢,没有出路,只能寻找另外一条出路。让自己万万想不到的是,机会一直都在,而且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只是自己的萎缩状态,以及固定的思维模式,反应模式,让自己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这个机会,即是——当下。猛然听起来,它真的很抽象,很难理解。的确如此,当下是什么,有什么能力能够疗愈创伤?事实上,当下什么都没有,正是这个没有,让我们看见那个所谓的“创伤”其实只发生在我们的头脑里。
如果此时此刻,你还记着你的“童年创伤”,那么当下它也只是发生于你的头脑里,而不是别处。而你所记忆的也只是过往的那个发生,很久很久之前的发生,你还记忆着那个场景,那个片段,那个感受,而这些构成了所谓的伤害的内容。
就像我们看一部恐怖电影一样,如果印象特别深刻,或许多年之后,我们依然会记得其中的情节一样,而那个发生只是在过去,现在什么都没有发生。我们陷入了自己的心理时间中,而没有在当下这一刻。
当我们明白,我们此时此刻所做的就是在回忆过去,回忆过去的感受来折磨此时此刻的自己。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放过自己,是我们自己不想让自己过的轻松。如果你愿意,你完全可以释放掉它。
当然这并不是说起来这么容易,就连我写这些内容的时候,也都是经过无数次的体验,无数次地琢磨,慢慢领会的。但这是一条真正的出路,需要的只是我们不断地练习而已。
对于我们所体验到的,所感受到的,所看到的,听到的一切说“是”,也就是“臣服”是疗愈我们创伤最好的途径。而不是抗拒它,制造新的问题出来,没有必要。只是臣服,知道此时此刻正在经历这些,让这些来到,让这些完成它自己。
不断地对当下的感受,对当下自己生命体验的一切说“是”,很奇妙的一个发生,不仅让当下的自己好过些,同时也会让曾经过往的自己好过一些。很多时候,我们脑海中冒出的都是过去的情绪和感受,过去的场景和画面,而对它的来到表达“接纳和允许”,竟然是对这一切体验最好的礼遇。
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作者埃克哈特托利说,当你疗愈当下的痛苦之身时,过往的痛苦之身也将会被疗愈。
有些东西,我们需要的不是去认同,而是去实践,去检验,自己成为那个依据,而非看他人提供的依据才相信那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