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玩多肉的人,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疯狂。这让我想起我和脑残叔当初刚开始玩多肉的情景。
最开始玩的时候,玩的是一种新鲜和好奇,那么小,萌萌的一颗植物,放在书桌上、窗台上,赏心悦目。那时候玩的人还不是很多,网上卖的品种总是那么几款。
在一次失败的网购之后(图片和实物相差甚大,并且根系已损,几乎难以存活),我们决定再也不让多肉苦受运输之苦,于是,想到了“上门提货”。我们开始在淘宝上搜索所在地离我们最近的店铺,挨家挨户的问是否可以上门提货,在得到N次拒绝以后,仍然不死心,直到找到两家多肉大棚,并成功预约了一家。
那天天下着毛毛细雨,我们坐车8.5元的绿皮火车,赶往别市。因为第一次去,恐坐公交不方便,脑残叔的好友开车候在火车站附近,然后把我们送到预约好的多肉大棚。说是多肉大棚,倒更像是一个店面,据店家说他们的大棚在郊区,这里只是一个大棚站点。店家是位女生,她家的多肉有许多组合造型,配上精美的花盆,非常夺人眼球,在玲琅满目的多肉里,我们纠结了老半天后,购入第一批多肉,决定先养养看。
其实,玩着玩着,很容易开始追求多肉的品种,“先养活几种攒点经验再说”之类的话,在各种品相好的多肉面前,简直就是浮云。也是因为追求品种,才所谓“一入多肉深似海”,钱子开始哗哗往外流。每个周末坐火车,再转两趟公交,去到别市郊区的多肉大棚,一次次远行,一箱一箱多肉往家搬。记得有一次没有和棚主预约,擅自闯入,惹得棚主一阵不高兴,最后在我们软磨硬泡后,通融我们可以逛十五分钟,并警告我们下次一定要预约,那时候哪怕只有五分钟,也足以解我们的“多肉之需”。
往后的每一次远行,我们在做攻略的时候都不忘查查当地的植物园和多肉大棚。元旦去厦门植物园,看到一片片群生在露天养的黄丽和不死鸟锦,真想挖一簇回家(纯属小YY一下),然后在多肉馆里,看到一片散落在沙地上的兔耳朵叶片,躲过摄像头和管理员的视线,心惊肉跳地拾起来,用纸巾包好,藏入口袋(人生第一次为了多肉干了一件不齿的事情,希望大家不要学习我这种“只要肉不要面”的行为)。待出了植物园大门才长舒一口气,然后小心翼翼的呆会家,如今,这片兔耳朵已经叶插成功,长出了一小株兔耳朵。
在把附近市大棚里喜欢的多肉品种都收集完后,我们便结束乘火车买多肉的日子。但周末必去花市溜达一圈,才发现,花市里也渐渐有了多肉,不过基本是普货,观音莲之类的,而且价格是别地的好几倍,据了解,这些货都是从别地的花市批发来的,倒手了两遍之后,价格自然贵了许多。随着花市品种的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离谱,我们也开始想着要不要玩大一点,这便有了搞一个“多肉大棚”的想法。
在朋友眼里,我和脑残叔成了“疯狂的玩肉人”。
做多肉大棚的初衷仅仅是因为我们喜欢多肉,家里的位置已经不够放多肉了,想搞一个更大的地方培育多肉。正好这边还没有一家搞多肉大棚的,所以我们决定尝试一把,其实我更想称之为“多肉的生活馆”,里面不仅有精品的多肉,还有一块休闲区,可以因此认识一些多肉爱好者,相互之间多交流,不仅可以赏肉,还可以喝喝咖啡,呼吸呼吸野郊的新鲜空气。
在开始做之后,我们发现这里的市场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很多,虽然只是一个小城市,但是玩多肉的大有人在。
继一位肉友公开我的电话后,接连几天接到肉友的电话,要预约周末来看大棚。在告知多肉生活馆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执意前往,最后落得一场空,而且上来一问都是贵货。仍不死心,真可谓“疯狂的玩肉人”,疯狂之人,难有理智,不禁想,多肉会成为第二个“兰花”么?如果能将引进的品种繁殖成功,或许多肉会让疯狂的玩肉之人理智些许,让那些靠盲目炒作和抬高肉价之人真的把多肉当作一种植物,而非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