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她们美貌,才情,家世都不相上下,两个优秀的女子同时出现在贾宝玉的生活中,让他每天的日子都变得绚丽多彩。随着和她们相处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贾宝玉对她们两人的态度开始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有的时候甚至是对立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不妨来分析分析。
第一,理想和现实。
林黛玉在很小的时候就进入了贾府,和贾宝玉两小无猜,贾母为了方便照顾他们两个,曾经让他们在同一个房间里住过一段时间,这样更加使两人亲密无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那个时候两人年龄尚小,思想单纯。每天有着长辈的呵护,不愁吃不愁穿,又不需要为未来做任何的努力,日子自然是过得无忧无虑。这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为理想的生活。
但是,不管你再怎么不愿意,这种日子还是会消失的,就在两人慢慢地不得不由理想化的日子走出来,步入现实中的时候,薛宝钗出现了。她的出现,是让两人重新认识现实生活的催化剂。
首先是林黛玉发现薛宝钗在贾府中更受欢迎,甚至贾宝玉似乎更喜欢她,因此她有了危机感,她的感情世界不再理想化,而是有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她的心思开始发生了变化,她变得不再“仙”,慢慢地变“俗”了。
会耍小性,会吃醋,会发愁,会猜疑,会嫉妒。想想薛宝钗来之前,林黛玉何曾有过这些“俗人”的思想?
因此和贾宝玉开始有了磕磕绊绊,吵吵闹闹,甚至闹得人尽皆知,被贾母哭着戏称为“冤家”。这就像是现实中的男女,相处的时候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会哭会笑会闹,这才是现实中人谈恋爱的样子。
而贾宝玉通过和薛宝钗的相处,他发现世间还有另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姑娘的存在。
薛宝钗因为有着皇商的家族背景,自幼又被父亲悉心培养,所以她博学多才,知道的比自小就养在闺阁里的林黛玉多得多。这对于刚刚步入现实,走向贾府外面的世界的贾宝玉来说,自然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他时常去找薛宝钗说说话,是因为她身上有着林黛玉所没有的东西。因为这个时候他的生活中不但需要和林黛玉谈情说爱,还需要有人能和他谈天论地,薛宝钗的学识足可以满足他的需求。所以就有了林黛玉所担忧的,“见到了姐姐,就忘了妹妹。”这样的话。
贾宝玉随着年龄的增大,接触现实社会的增多,他渐渐觉得现实中有很多是自己所不能面对和承受的,现实带给他太多的苦闷和痛楚。于是他又从现实中退回到了理想里,最终抛开了带他步入现实的薛宝钗,而选择了理想化的林黛玉。
第二,青梅竹马和成长导师。
书中的林黛玉年纪比贾宝玉小,薛宝钗的年纪比贾宝玉大。作者这样安排,有他的道理。对于贾宝玉而言,林黛玉是青梅竹马,而薛宝钗更像是他的成长导师。
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是不谙世事的年纪,又有着对未知世界同样懵懂无知,因此才有了两人一起看禁书这样的“大逆不道”的行为。他们的成长是同步的,两人相知相惜。
林黛玉的别号是潇湘妃子,妃子自然是依着君王而居,若是君王不在,妃子何存?因此林黛玉的生命依附在贾宝玉的身上,她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贾宝玉身为林黛玉的君王,对她自然是爱恋之情。
薛宝钗的别号是蘅芜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之交淡如水。”君是一种尊称,可见贾宝玉对薛宝钗真正的感情是尊敬。这也是为什么林黛玉死后,他娶了薛宝钗,两人还可以相敬如宾的原因,即使没有爱情,也有其它的能共通的感情。
薛宝钗具备成长导师的能力。书中多次体现了她这方面的才能。
林黛玉在公共场合口不择言地将禁书中的诗词脱口而出。薛宝钗一下子就听出来了,对林黛玉一阵“审判”。弄得她满脸绯红,羞不可抑。从这里可以看出,林黛玉和贾宝玉看禁书的经历薛宝钗在早些年就已经有过,若说他们两人还是在好奇探索的阶段,薛宝钗早就已经到了豁然开朗的境界。正是因为她有过这方面的经历,所以她知道怎样循循善诱地去教导林黛玉,果不其然,经过这一次,林黛玉对她心悦诚服。
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讲述了她对贾宝玉诗文方面的提点。而在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又讲了她对贾宝玉看穿世俗的思想的影响。不难推测,贾宝玉后来出家修行,也是和薛宝钗的引导分不开的。
第三,绝对自由和家族责任。
贾宝玉喜欢和林黛玉在一起,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她从来不说“混账话”,所谓的“混账话”就是指留意“仕途经济”的大事。这是贾宝玉最大的忌讳,不管是谁,只要和他说了这样的话立即翻脸,毫无情分可言。史湘云,薛宝钗都有过一样的遭遇。
贾宝玉为什么会这么讨厌“仕途经济”呢?因为他想要绝对的自由,不想背负身为贾家男子一员该背负的家族责任。
他和林黛玉在一起的时候是自由的。两人可以看禁书,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看好看的,不需要读正而八经枯燥乏味的书,不需要担心柴米油盐,不需要考虑家族的明天,何其快乐悠哉,这种日子谁不喜欢?
但是,贾宝玉忘记了,他这种自由自在,快乐悠哉的生活,正是靠他最讨厌的“仕途经济”支撑起来的。没有贾家庞大的“仕途经济”,他能穿锦衣,吃佳肴,出门还有八人大轿?
薛宝钗要他留意“仕途经济”,继承家业,就被冠上了世故圆滑,热衷名利的帽子。那么贾宝玉这种一面享受着“仕途经济”所带来的好生活,一面又对它神深恶痛绝的行为我们可不可以说是不知好歹呢?
贾宝玉厌恶薛宝钗跟他提“仕途经济”,其实讨厌的是自己身上无法推卸的家族责任。真正厌恶“仕途经济”的人不是他这个样子的,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才是真正厌恶仕途经济的人,当然,失去仕途经济的他,也和贫困潦倒相伴,不过他可是乐在其中。
贾府败落,贾宝玉是不需要再提“仕途经济”了,可他又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吗?
第四,富贵时的同甘和潦倒后的共苦。
如果说贾府的败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林黛玉的死亡也是势在必行的。实在无法想象她在贾府败落后在落魄中挣扎生存的样子。
林黛玉是在富贵时可以同甘的人。
首先她的身体质素,她是个药罐子,而且是个名贵药材的药罐子。人参啊,燕窝啊,这些补身的药材才堆起了她弱不禁风的身体,这要不是生活在富贵之家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她具备的才情。她读得书多,才情也好,在生活好的时候,诗情画意自然能锦上添花。但是在贾府败落后这些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若是男子文采斐然还能走走科举之路,不过她性格高傲,蔑视权贵,就算考上了,也难以在官场立足。更何况还是女儿身,这条路算是断了。
也许有人说她会针线活,那你们可以看看她的工作的效率,是很低的。也有人说她会理财,但是这可是很伤神劳累的活,她的身体因素也不允许,因此这条路也很难行得通。
至于务农,她也做不了,林黛玉是轻视农民的,从她对待刘姥姥的戏谑嘲讽的态度可以看出来。
由此可见没有了贾府提供的生存保障,林黛玉难以生存。
其实以上所述都是其次。林黛玉不能吃苦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的性格不适合过苦日子。
她进入贾府,虽然说是寄人篱下,但是仗着有贾母的宠爱和庇护,也算是个小主子,吃的穿的用的一样不少,又有着贾宝玉的感情滋润,还有忠心耿耿的亲如姐妹的紫娟守护,时不时和姐妹们聚聚会,写写诗。就这样的生活对她来说也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那么真等到了贾府败落,连吃饭都成问题的那一天,她这种悲观消极的性格是很难活下去的。
薛宝钗具备吃苦的条件。
首先她的身体不错,除了提到的什么“热毒”这个问题之后,几乎没有讲到她有生病的时候。而治疗“热毒”的药材也不是什么名贵药材,只要时间对了,就容易制作,不费什么钱财。
其次是她除了身体好之外,她的生存技能也不错,女红自不必说,书中有讲,她经常做女红做到深夜。皇商出身,理财的本领也是一流的,有识人用人之能,具有领导风范,管理之才。曾经在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体现出来。
最后就是她的性格, 薛宝钗性格沉稳,通达了悟。
她遇到事情不会闹脾气,不会出状况,不会依赖人,自己拿主意,该做就做,想做就做,从不麻烦别人,做得妥妥当当地。她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行动能力都很强。
贾府的败落会让贾府中的许多人手足无措,惶恐不安,但是薛宝钗却不会。
因为她早就经历过了类似的遭遇。薛家在她父亲过世之后就已经走向没落,她看得很清楚,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从她极为简朴的生活作风上就可以看出来。甚至可以说贾府的没落,也早在她的预料之中。
在贾府败落之前,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同样面对了自己家族的没落的困境,但是两人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林黛玉自卑自怜,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自己无法做主的婚姻上面,最后为情所困,作茧自缚,泪尽而逝。她的死,让贾宝玉堪破情关,开始思考情之外的人生难题。
薛宝钗自强自立,洞明一切,不管世事如何变幻,她以不变应万变,活得淡然。 因此当贾宝玉在面临家族败落而遭受巨大打击的时候,只有薛宝钗才有能力支撑起他生活的残局 ,帮助他去思考人生的种种问题,最后看穿一切,醒悟出家。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贾宝玉历劫,他们在成就贾宝玉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林黛玉还泪报恩成功,薛宝钗完成使命,两人都必将重登太虚幻境,位列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