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经常听到“舒适区”这个词,身边好多人都渴望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改造自己,当然,这些人中也包括我自己。
作为研究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年,开学就给自己定下了许多目标,期待能在最后的学生时代给自己一场身体和心灵的狂欢。
像每次立计划一样,我又给自己立了许多斗志昂扬的计划,要发表五篇学术文章,发一篇SCI,每天写日记,三个月减十斤等等等等。
刚开始执行计划时,会感觉自己有无尽的精力,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攻克自己的每一个计划板块,每天晚上都感觉好充实,感觉胜利就在面前,好像马上就能看到那个瘦成一道光,已经当了作家走上学术巅峰的自己。
前期用力过猛的结果就是很快遇到了瓶颈期,就在昨天,整个人都被那种无力感吞噬了。做运动感觉浑身无力,跟同学聊天提不起精神,看文献根本输不进脑子,就连三月八号学校给放了半天假都没有感到一丝兴奋,晚上就早早地回去睡了。
二
为了尽快回到正轨,决定今天给自己放一天假,修整身心。
早上没有了运动任务,七点二十,自然醒,洗漱结束,锅里的粥正好做好,吃完简单的早餐,到学校打卡去自习室看书。
早读读到了《刻意练习》里的一句话: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大脑的变化就越大,学习也越高效,但是过分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因此,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不太远的挑战,能使大脑的改变更为迅速。
这段话就像一剂良药,正好击中了我这几天的病根。
操之过急,是我每次立计划必经过的道路,造成了我的每次雄心壮志最后都是草草收尾。不仅造成了目标没有实现,还让我在心里无数次地怀疑自己,导致下一次的计划更难开展。
就像书中所说:挑战越大,大脑中发生的变化也就越大。但是,长时间这么过分地逼迫自己,就很容易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
看完这些,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原来很多人都被这种感觉折磨过,所以这才能写成书来指导大家。
欲速则不达,这句被我们说烂的话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并做到呢?
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当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正,不要一下给自己定下那么多的目标,给大脑一些适应时间,身体需要走出舒适区,大脑更需要,二者进度上的一致,才会让我们走的更踏实。
我们都渴望大刀阔斧的改变,可谁能否认滴水穿石式的努力会让我们走的更长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