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1
周日去洗浴中心洗澡。
南方人可能不大熟悉,在北方,洗浴中心很常见。大型的除洗浴外,还有汗蒸等保健功能。
我去的就是这种。
这家的汗蒸在二楼,淋浴在地下室。在地下室洗完澡后,我出来穿衣服。
看到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穿着厚厚的浴袍,站在地中央,小小的身子裹在大大的浴袍中,十分可爱。
她妈妈正忙着穿衣服,小女孩看了会儿,就动手要解浴袍上的带子,妈妈忙制止:别脱啊,一会儿不是要去汗蒸吗?
小女孩问,去哪汗蒸啊?
二楼。
女孩抬头四处张望,二楼在哪?
妈妈说,就是在二楼。
不在这里吗?女孩十分纳闷。
不在这。妈妈仍低头忙着。
是另外一个楼?女孩纳闷ing。
就在这个楼啊。妈妈忙碌ing。
女孩又抬头,又四处张望,仍然不解:怎么去那个楼?
上去就行,你怎么还要脱浴袍?妈妈有些不耐烦。
这是在哪?女孩又问。
地下室。妈妈回答很干脆。
地下室?地下室是哪?显然,这已超出女孩的理解范畴,她的迷惑更深。
好了,好了,话怎么这么多,快点走吧。
妈妈终于忙完,拽着一脸懵的孩子离开。
一旁的我目睹全过程,真是感慨太多。
好多孩子上学后,家长烦恼孩子成绩不好,郁闷女孩理性思维不强、空间想象力不够,数理化不灵,于是,各种辅导班,各种抢跑,各种拔高,连番轰炸,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想对家长们说,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真的、真的不应只局限在教室,不应分数低时惊慌失措,如临大敌,想让孩子棒,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成长的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可以拿来教啊。
2
生活就是教育,什么时候都别忘啊。
像这个小女孩,就我的观察,是个非常聪明、非常有观察力、非常爱动脑的孩子。
妈妈在穿衣服,自己穿浴袍,感觉不对劲儿,于是,就要脱掉——观察力强、动手力强;
被妈妈制止,并被告知去汗蒸,马上提出疑问,去哪汗蒸?——爱动脑;
得知在二楼,四处观察,二楼在哪?——爱思考、好奇心强;
没找到二楼,马上提出疑问:是另外一个楼?——思维活跃、善于联想;
得知就在这个楼,立马想到怎么去?——爱动脑,思维活跃;
可这个资质很好的孩子,这段对话中,却没有得到妈妈任何有效的引导和塑造——
孩子问怎么去二楼,妈妈回答“上去就行”,显然答非所问。
不仅如此,妈妈还抛出了“地下室”这个抽象词,让孩子懵上加懵,一头雾水。
这样的对话,既没营养,还徒增困惑。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棒,如何如何优秀。
可问题是,给我们一块璞玉,我们就能雕出珍宝吗?
教育的过程就是塑造的过程。
如果我们的孩子已蛮不错,可我们是足够优秀的父母吗?——足够引领、塑造、成就孩子的那种。
我看未必!
恰恰相反,如果我们不够智慧,不但无法助力孩子,反倒暴胗天物,浪费了孩子的资质,使其归于平常,暗淡无光。
3
上面这段对话,如果妈妈多些耐心,多些引导,效果就大为不同,孩子就会收获很多。
比如:
孩子问,二楼在哪?
妈妈可以说,在这层楼的上面。(帮孩子建立空间概念)
孩子问:不在这里吗?
妈妈可以说:不在这间屋子,也不在这层,是这层的上两层,在这层看不见,走上去才能看到。(发挥孩子的空间想象力)
孩子问:是另外一个楼?
妈妈可以说:不是另外一幢楼,就在这幢楼,(不动声色地纠正了孩子说的“一个楼“,暗示孩子,楼的量词应用“幢”而不是“个”)但这幢楼的二楼就是汗蒸的地方,还有一楼,就是刚刚换鞋地方。(通过细节,帮孩子建立“楼”的空间概念)
孩子问:怎么去那个楼?
妈妈可以说:“走前面的楼梯,往上,走到一楼,然后,再走楼梯,再往上,就到二楼了”。边说,可以边带孩子走到旁边的楼梯,指给她看。(通过实际观看,形象地解答孩子问题)
孩子问:这是在哪?
妈妈可以说:这是在-1楼,(尽量不说孩子还无法理解的“地下室“)这幢楼有2楼、1楼,1楼的下面就是-1楼,就是咱们现在在的地方。(让孩子建立数字2、1、-1的概念)
怎么样?
一段日常对话,是不是营养满满?
小女孩的语词表达、空间想象力、数字能力是不是得到了锻炼?
而这,不正是日后好多家长特别犯愁、特别希望孩子拥有、特别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吗?
“功夫在诗外”,教育孩子也如此。
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做“别人家的父母”,父母真正成长,孩子才能进步!
别让好孩子毁在我们手上!
【版权说明】原创文章 版权所有 转载协商 违者必究
喜欢就点赞,爱就打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