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不够了解自己,也没有足够的理性控制和应对自己的情绪。但我的身体我需要知道,我的情绪也需要知晓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也才能获得健康的身心,面对生活更加从容。
了解我自己有多么重要
在吸收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心灵鸡汤后,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实现了认识自我的过程。认识自己不是那么容易的过程,人自出生就一直在做这样一个工作,认识自己,而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同等重要。
关于自己的身体,过去,多半是通过询问家长慢慢认识和了解的,但那个过程很漫长,且充满挫折。碰到问题了,才会想到去问,其它时候并没有主动去认识自己身体的意识。如今,对身体的认识已经不那么遮遮掩掩,不那么粗浅,且显得正常而必要。这是当我们在家庭教育进程中遭受了无数挫折,走过很多道弯路,受到很多次伤害后,才懂得,只有在认识的基础上,你才会有意识,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去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除此之外,认识自己的身体,是孩童自我意识启蒙的一部分,不能蒙混过关、躲躲藏藏,随意翻篇。这个年龄段对身体的认识被打断或破坏,会影响孩子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和认知。孩子天生拥有一种好奇心,当宝宝睁开眼睛拼命的想要张望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起,他的内心就藏匿着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小宇宙,通过他双目所及、双耳所听、手脚可触、口腔可咬的东西慢慢了解周遭的人和物。这个过程很原始、很奇特、很曲折,而在孩子初始的成长过程中,不需要你教会他,他就拥有去挑战这些陌生事物的勇气,并会自然而然去行使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权利。
这个过程,我在我的孩子身上看得十分真切。一岁半,小树已经能够较稳当的走路,但他并不满足于独立行走,转瞬即逝间,他已经开始研究自己。他还不会说话,只会有时咿咿呀呀的叫个不停,说着只有他自己知道的语言,但他却极度需要表达和认识。他拿起我的发带主动要求我给他戴在自己头上,示意我站在镜子前,左右摇晃,摆出自以为满意的姿势,看着镜子里自己的模样,他笑的开心极了。看得出来,他对镜子里的自己很感兴趣,对加之在自己身体发肤上的物件、条条框框感兴趣。
他的这种自我意识不仅在镜子前才有,夜晚睡觉前,我通常都会给他读绘本,近期我给他读了一套很有趣的
“了解我自己”系列,这套绘本包括两册,《我的身体我知道》《我的情绪我控制》。每天轮换着读一册,这一系列已经读了好长一段时间,难得的是小树并没有觉得厌倦,反而每天很开心的跟我一起共读。他一边听,一边指着自己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脚、手、肚脐眼……不亦乐乎的认识自己。
容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了解我自己”系列绘本。这一套立体翻翻书由戴尔芬.果达尔、娜塔莉.威尔、穆里尔.苏尔世三位法国著名儿童作家倾力奉献,斯提芬.尼古勒-法国著名儿童插画作家精心设计创作,曾获2014年度法国最佳青少年读物奖,中国2014年度桂冠童书奖、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内容丰富,专业科学、贴近生活,图像篇欧式风格,生动有趣,以出其不意的趣味方式,描述科普概念,让孩子摸索并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这个系列内容和阅读体验不仅适用于小孩,对成人也十分适用。
我的身体我知道
这一册包含167个身体关键词。打嗝、打哈欠、黑眼圈、鼻屎、雀斑、蛀牙……有关身体的秘密全涵盖。
一翻二,二翻三
牙齿都掉了
这本书我和小树已经读过很多遍,他明白我在说什么,只是暂时不会用语言表达而已,所以肢体语言替代。我问一句,他指一下。
“宝宝的耳朵在哪里啊?”
他指指自己的耳朵,又指指我的耳朵。我说,“哦,宝宝的耳朵在这里。”
孩子的肢体动作表达着不同寓意,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肢体表达方式和乐趣。
当他渴了,指指自己的嘴巴;
当他袜子掉了,指指自己的袜子;
当蚊子咬了他,觉得痒了,指指不舒服的地方;
当他大便了,一动不动,脸憋得通红,指指小屁屁;
当他放屁了,看着我,自顾自乐起来;
更温馨的是,小树是个小暖男,每天起床了,把眼镜拿过来帮我戴上;
临出门的时候,他都兴致勃勃的帮我把鞋拿过来,示意换鞋。
这些过程,他都已经渐渐熟稔。我想这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和家长的日常互动中,孩子对自我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不断进展,并慢慢构成一种叫做逻辑的东西,他开始知道事物之间的连接。而在此过程中,我深深感知孩子对细节之处的捕捉和用心,孩子的情感和关注点更多放在生活很细微的地方,这也是家长很容易忽视的点。他要的不是你带给他什么玩具,而是一个拥抱,儿时睡前的亲子共读,是平常的陪伴和尊重,哪怕是拉着他的手在小区散散步,哪怕是跟他一起玩个游戏,但不要破坏他游戏时的专注力,他也感到很开心。
我的情绪我控制
这个系列包含125个心情关键词。惊喜、高兴、生气、伤心、嫉妒、紧张、羞愧……有关心情的奥秘和故事都涵盖。读过了,才心有感触的发现,这本情绪科普书,如此有趣、真实,不仅适合亲子阅读,更适合家长朋友们自省。
这本书,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什么是情绪?情绪、情感、心情不同在哪里?又是什么触动你的情绪开关?我们的情绪该如何运用?又如何控制“坏”情绪?
情绪是正常的反应
紧张是一种正常不过的情绪,无需小心翼翼,以为怪异和不解。我们也经常说一句话,学会照顾别人的情绪。那么,情绪到底是什么?
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开心时想笑,难过时想哭,害羞时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些都是我们面对生活汇总的某些事时做出的反应,情绪正在我们身体里产生,很快它们就会流露出来。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有那么些个暗流汹涌的怒火和难以自已的抱怨、郁闷、厌倦。人本身就是一个拥有纷繁复杂情绪的综合体,这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矛盾。每天生活中,这些情绪相互碰撞、争执,最终占上游的情绪主导着人的整体情绪。
每次读这一段,都很有画面的既视感,立时感觉情绪是一种有灵性、很生动的东西。情绪,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的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了。
情绪的开关
情绪不像便利店里的门设一样,靠近它,门吱得一声,自动就会开。情绪是有根源的产物。
小孩天真无邪,喜怒无常都挂在脸上,相反,大人往往擅长隐藏和伪装情绪。
情绪的隐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是一种生存技能。但时间长了,会变的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如何学习控制情绪
大人有情绪,为什么不允许小孩有情绪?在这个时代,相比小孩对我们为人父母的爱,我们对小孩的爱不够纯粹,有些时候,甚至觉得大人是不近人情的。小孩需要表达的时候,为什么要堵住他情绪的口,不让他表达,这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且只会让他更为难过。读这本书时,我也时常想到,自己也有情绪难以控制的时候,到底是什么让我暂时性的发飙,情绪失控?在情绪的当头,我应该怎样缓解和处理。
和孩子共读,我又想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这个阶段,孩子哭闹、乱扔东西……我自己是怎么处理的。我扪心自问,默默低下头,我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也会有情绪,一些时候,也会耐心不足,处理的不够好。但我想,今后我会更好的把控自己的情绪,用更合适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不要小看孩子,他们其实在特定阶段已经具备了理解事实的能力,但他们的自控力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具备。因而当孩子发脾气时,需要冷静下来,根据他所在的年龄段心理进行解决,面对问题,不逃避、不搁置,学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孩子接受的语言和行为进行疏导,他们会在哭闹和生活受挫中成长。
后记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邻座的一位妈妈一直演绎着一位严母的形象。她反复的对写作业的女儿说,“坐直,写不好,就不要吃。”“写不好,没有羞耻心么,好意思么?”说完,然后啪啪打了几下小女孩的手。她的初衷没错,但做法却让我立马想从那个地方逃走。看不下去了。我想如果我是那位小女孩,我没有任何想要写下去的勇气,我会觉得内心是崩溃的,为什么不可以吃好饭再写?为什么写不好字就成了没有羞耻心?写不好字可以慢慢练,为什么不能给小女孩更多的时间?这么多为什么?小女孩很顺从的按照那位妈妈的做法,不断的写写写。小小的她,对妈妈的说法和做法没有反抗,但并不代表她的内心不受伤害。我想,这位妈妈或许可以换种方式和小女孩共同完成写好字这件事,而不是威逼,靠语言暴力来促成小女孩写好字。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迟。愤怒令人无法思考,它其实是一种无助感,越是无法处理愤怒,自身变得更为愤怒。希望今时的我,永远记住这句话。
注明:文中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更改,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