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拍电影。除了要有好的故事或想法,还要有好的表现方式。镜头语言是很重要的一种。而在写作里,写法和语言可以如镜头般运用,让读者不是仅作为旁观者,而是如书中人一般参与进来,使作品带给人更丰富的感受。
这篇文章是最近在上阳志平老师的课程时的一些启发,也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点输出。
写法的镜头表现
1 空间的近景远景
叶嘉莹在《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里提到,周邦彦的《兰陵王》第一句就有近景远景的切换。“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河堤两岸种柳树,太阳一照,一排柳树的影子便是“柳阴直”,是远景。而紧接着“烟里丝丝弄碧”,每一根柳枝随风舞动,秀着碧色,又是近景。写法上的镜头切换更给了读者代入感。
2 视角的切换
阳老师在课上提到一个例子。“芝麻开门,__________”请大家填后半句。大多数人写的是“开了又开”,“葡萄开门”,“门里走出个阳老师”。他举了一个有新意的答案——芝麻开门,我要出去。阳老师借此说明“远距联想”的概念,即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一个从外面开门的人,而利用远距联想,可以想到一个从里面出去的人。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视角的转换。
另外还有个例子,熊培云在《思想国》里有篇文章,有一部分大意是说,当你问一个人,“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大部分人会说,用来关押犯人的。但是很少有人会说是用来逃跑的。这也是一种视角转换。看守的视角到囚犯的视角。
语言的镜头表现
修辞,例如直喻和隐喻的运用可以和读者互动。解释一下,直喻一般是用"像xxxx"表达, “他像狮子一样奔跑”是直喻。隐喻是挪用一事物的名称来形容另一事物。还是描写那个运动的人,直接说“狮子在奔跑”,则是隐喻。隐喻有的时候需要读者参与侦探工作,解开作者比喻的实体。这是佐藤信夫在《修辞感觉》里提到的观点:
隐喻的读者像在玩寻找答案的游戏。...读者是参与其中的。而直喻中,答案已经备好,读者更像是旁观者。
直喻是向对方寻求新的解释性认识的共性。隐喻是期待对方事先已达到相通。...直喻是理性的辞格,隐喻是感性的辞格。
读者参与其中,就像悬疑电影里故意放给观众的线索,更容易被剧情、内容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