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理应有蛋糕,儿子带回来一份“榴莲忘返”,名字很美,味道也很美,榴莲飘香,满屋满室满心房。但真不是我矫情,总是落落地有些伤感。
白天收到一堆的QQ生日祝福,心里满满的。应该感到幸福的吧!父母身体健康,乐呵呵地陪伴着我完成了二胎,如今小宝出生,健康可爱,二老兴致勃勃,比我更富有生机。大儿子面临高考,成绩优异,学习劲头不小。
新屋新住,虽没有奢华但也称心如意。夜晚漫长,有足够的美妙可以书写,本该幸福满满。但事实上幸福感却无上心头,缺失的那部分自知:因为无感,亲朋好友对我再好,爱我疼我,我看得见却感受不到。这是一种病理性缺失,无药可解。
如同吃着这华美的蛋糕,味觉上传递给大脑美妙的记忆,却无法幻化成幸福感。无法返回的喜悦,反而是衰伤无时无刻萦绕胸口,不住地生疼。不愉快的记忆总是比美好的记忆更加清晰,就如悲剧总是比喜剧更加深刻。
难道悲情是人生的常态么,妈妈每周去见外婆时,她总是叨叨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没完没了地回忆当年的辛苦疲累,偶尔还会落下泪,许是不甘,许是不舍,丝毫感受不到如今的安逸。既然生活如此困厄多舛,又何必固执地活着呢?回答是,活着好呀,活着至少还有苹果吃,死了连苹果都吃不到了。
是呀,要活着,这样年年有蛋糕吃。否则连蛋糕都吃不着了,怎么还能榴莲忘返呢!就如余华的《活着》传递的那个信念:活着,好好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