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刘学兰博士的《情绪调节和压力管理》培训上,再次对情绪和压力的应对方法有了新的认知。
社会上发生的很多悲剧,都是由情绪管理不当造成的。
比如重庆的公交车坠江事件,公交上一位女乘客刘某由于错过了下车地点,强行要在无公交站点的地方下车。司机不同意,刘某便开始谩骂司机并伸手打他。司机伸手反击,随后公交车失控坠江,车上所有乘客丧生。
还有上海一名17岁的男生因被母亲批评,在卢浦大桥上跳桥自杀。悲剧发生前他的母亲把车停在路中间,走到后排要面对面批评儿子。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让人心痛了。如果当时那位坐过了站的女乘客心平气和地让司机在最近的站点让她下车;那个母亲能心平气和地和儿子沟通,而不是想出一口气,结局就可能不一样了。
在服务行业中很多职业都属于情绪劳动。情绪劳动是指要求员工在工作时展现某种特定情绪以达到其所在职位工作目标的劳动形式。比如话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接电话,在电话中应对不同客户的投诉,不可避免得要接收很多负面情绪,还要保持微笑平静应对。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份子,虽然这种情绪压力没有话务员这么大,但想到一些脾气暴躁的客户,还是想说一句:我太难了。
认识情绪调节,不得不提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理论”:A是诱发性事件(特定情形或特定人),B是不合理的认知,C是你的感受和行为。A不会直接导致C,不合理的认知B才是决定我们在C处的情感和反应的直接原因。其中不合理的认知有:
1、过分概括化: “今天我跟领导打招呼,他没有理我,他一定是讨厌我了。”
2、绝对化的要求: “我为这个团队贡献了这么多,他们一定要感谢我。”、“男朋友一定要在2分钟之内回我信息,不然就是不爱我了。”
绝对化的要求是最普遍的不合理认知,当有“他们一定要...”出现时,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进入这个误区了。
3、糟糕至极: “在同班同学里就我混的最差劲。”、“你看看隔壁老王家孩子,数学语文都考100分,你看看你,啥也不会。”
糟糕至极的结论来源于非理性的比较,用自己的缺点分别和不同目标的最优点比较,比如和A比身高,和B比颜值,和C比银行存款,给自己带来强大的心理落差。
走出认知误区从理性的自我陈述开始。学会问自己:
1、虽然...但是... :“虽然我这次考砸了,但我对这个知识点更加理解了,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2、即使...也...: “即使这个月业绩没有达标,我也可以下个月更加努力。”
3、感谢...,虽然...,但...: “感谢我的双眼,虽然它们很小,但也能帮我看清这个美丽的世界。”
当一个人拥有某样东西时,就容易忽视它,觉得它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人性的弱点。因此,我们要适当运用“甜柠檬效应”,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其次,学会及时、科学合理地宣泄情绪,可以大哭一场、看一场恐怖/喜剧电影、把情绪向别人倾诉、大声唱歌、运动一下。
哭是人体自带的情绪调节机制,对此,刘博士分享了她在汶川地震后到灾区进行心理疏导的经历。当时她需要疏导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他的家人都在地震中丧生了。由于过于悲伤,这个男人两天不吃不喝,就这样面无表情地坐着,也不觉得渴和饿。后来他嚎啕大哭了一个多小时后,身体才恢复知觉,能感觉到饿了渴了。
情绪可以强大到影响一个人的身体知觉,实际上有很多肠胃疾病都是情绪病,比如胃溃疡。怪不得自己高中压力很大的时候,就特别容易胃痛。
我们还要学会控制需要(欲望)。还没得到的总是最好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看看明朝文学家朱载堉的诗《十不足》就明白了。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思为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最后,情绪调节需要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身体放松训练。其中身体放松训练包括调息放松、肌肉放松、意念放松和想象放松。好好地睡一觉就能解决很多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