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去新疆出差,期间写文章说,新疆要比青岛天黑至少晚两个小时,看看表本“该”是晚上了,可抬头却依然能见到一个大太阳。这也就是所谓的“时差”了。
从地理角度讲,因为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时差是客观存在的。 工作的关系,不能去国外,只是在辽阔的祖国体验过时差,因为时差本来就不大,而我的适应能力相对好,所以时差对我来说就没什么影响。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到了东西相隔很远的一个新地方,对时差的反应如何呢?肯定是有的人有的人适应得慢,而有的人适应得快甚至不需要适应,这就要看每个人的适应程度了吧,毕竟这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人与人的个体差异,一方面是体现在身体上,另一方面是体现在思想观念上,也就是大家说的“三观”。与“时差”对应,我就把人与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称作“观差”吧。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与人之间的“观差”是更重要的,它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去适应社会,如何与外界发生关系。
单位曾经有一名年轻的同事,父亲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一名农村的支部书记。这名同事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工资花光了就到处借钱,反正是自己还不上钱了还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替他还债。最后,他没有把握住自己,发生了严重违纪的事情,按照有关规定,只能把他开除处理了。他的父亲对这个处理结果很不满意,提出了很多过分的要求。当时我对他说,如何处理他儿子的事情,都是有明确的规定的,不可能是哪个人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的。他说:什么规定不规定的,我还不知道你们?!!怎么处理还不是领导一句话的事儿?!听了他的话,我就停下了与他交流,因为我知道,我与他存在很大的“观差”,在他眼里的世界与我眼里的世界差别太大了,与他说再多也是无用的。有一个这样的父亲,会有个什么样的儿子也就不奇怪了。
认识“时差”是简单的,而看清人与人之间的“观差”是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