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踏上云南这片土地,带着小孩子最初的天真与好奇,总觉着这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非常的吸引我。
比如说,在农村老家,总是光着脚各处跑从来不穿鞋的我,被妈妈到处追着赶着穿鞋,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无可奈何,难道脚不痛吗?难道就成了赤脚大仙吗?听妈妈给我回忆:总是把我抓回来穿上鞋子,一把我放出去,一个小时不到,我就把鞋给脱了,而且总是悄悄藏在各个角落里,让妈妈好找,又生气又好笑。妈妈是废了多少心思,才让我养成了穿鞋的习惯啊,这要是没养成,岂不是要省很多钱了!
初次上学,没有紧张没有忐忑更是没有哭闹,别人家的小朋友舍不得爸爸走还想让妈妈抱,可我不,我就看着别人哭,我就盯着那些有趣的玩具,我就想着妈妈告诉我的好多好多的好吃的……满心期待而去,定是不被辜负而返。第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让我对学校这个神圣之地产生了最初的向往和情感。记得当时的老师都笑着“吐槽”我:没见过这样的孩子,家长来接,竟然还不想走,那边陪我住在学校吧。
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天放学回到家都会和爸爸妈妈分享在学校里的趣事,吃了些什么东西,玩了些什么游戏,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了老师又教我们什么知识,久而久之,这便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当然也承了我们这个家庭的一个重要部分,每一天的晚饭时间,都是我的分享时刻,谈天谈地鬼话连篇,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体悟生活,给父母一个机会去伴我成长,给家一个机会,去相拥着奔赴未来!
岁月一直沉淀,沟通从未缺席,情感不断升温,这,才是家。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接触了诗词。从李白杜甫到李清照苏东坡,从《古朗月行》到《登鹳雀楼》,在皎皎明月之下吟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青青杨柳之旁品味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天上的风筝手中的线,让“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显得格外应景。放眼望去,那就是诗中令人向往的宁静平和——小桥流水人家,给了我去感受诗词的氛围与环境,也给了我足够的灵感和思路,去创造我自己的“诗界”。
后来听妈妈回忆说:我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背上百首古诗了,虽然很多时候,都是美食当前,为了满足味蕾而不得不动脑子——为了能够得到美食奖励,我总是尽自己所能的快速记住那些还不甚懂得的诗词歌赋,也还真是没骨气,一直到现在,我对美食也没有丝毫的抵抗力。
现在也在慢慢的淡忘了一些,但是对诗歌的情感却融进了我的血液里,诗词对我而言,还是生活的一种馈赠,是这千年文化的陈年美酿!我显得越来越小文艺,看到诗词便不自觉的想要吟诵一番,有美景有故事就总想要给自己写一首诗,现在看到《人间词话》还是会激动不已,此刻读到《钗头凤》还是会热泪盈眶,这些,都是童年初梦最悠长美妙的恩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