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碗剩饭”看 新时代年轻干部的节约精神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外考察时拦下半碗剩饭的细节,成为厉行节约的生动示范。近日,党中央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作出重要修订,其中特别强调要发挥年轻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这一修订不仅是对制度规范的完善,更是对年轻干部作风建设的时代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年轻干部应当从“半碗剩饭”中领悟深刻内涵,让节约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一、节约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

从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一件睡衣”补了73次,到习近平总书记“半碗剩饭”的身体力行,节约精神始终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1949年,党中央从西柏坡进京“赶考”时,周恩来同志特意叮嘱“不要惊动群众,不要搞特殊招待”。这种朴素作风,正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新时代的年轻干部生长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环境,更需要传承这种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诠释节约精神的新内涵。年轻干部应当认识到,节约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政治觉悟;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对初心的坚守。

二、厉行节约是作风建设的时代考题

当前,一些年轻干部中存在“花公家钱不心疼”的错误观念。某县调研发现,部分年轻干部组织会议时追求高大上,一次普通座谈会花费数万元;有的在食堂就餐时剩饭剩菜现象严重。这些现象暴露出作风建设中的短板。新修订的《条例》明确要求建立餐饮浪费通报制度,将节约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为年轻干部划出了行为红线。浙江某市开展“光盘行动”积分管理,将干部就餐情况与评优评先挂钩,半年内食堂餐厨垃圾减少60%。这启示我们,制度建设是培育节约习惯的重要保障。年轻干部要把《条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差旅报销等具体工作中严守纪律红线。

三、创新实践是弘扬节约精神的有效路径

在数字化时代,年轻干部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践行节约理念。某市“智慧后勤”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公车调度,年节省经费300余万元;“95后”驻村第一书记小王推广“共享农具”模式,减少重复购置浪费。这些创新实践表明,节约精神可以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年轻干部要发挥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优势,在绿色办公、无纸化会议、共享经济等方面积极探索。同时,要当好节约文化的传播者,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向群众宣传节约理念,形成“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条例》的修订实施,为年轻干部提供了行为准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年轻干部要从“半碗剩饭”中读懂为民初心,把节约精神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在办公桌上节约一张纸,在食堂里节约一粒米,在出差时节约一分钱,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累积起来就是作风建设的大成效。让我们以修订后的《条例》为遵循,让节约美德在年轻一代干部身上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更多正能量。


集安市头道镇政府田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