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使鹿鄂温克人的历史与养驯鹿的历史同样悠久。现在使鹿鄂温克全族不到三百人,还在山里养鹿的鄂温克人已经不到一百人,而且普遍年龄偏大,年轻人都觉得山里苦,不愿意去。许多鄂温克人已经汉化,鄂温克语都不会说几句,生活习惯也更加偏向于汉人。养鹿的习惯也不像以前,隔一段时间就迁徙,许多鹿都是半圈养半野生。即使老猎人还保持迁徙的习惯,频率也降低了。
2.使鹿鄂温克人的迁徙习俗
驯鹿是使鹿鄂温克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同样的,他们自己的生活也很重要。汉人认为安居为乐,但鄂温克人确认为定居不好,他们以前经常迁徙,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除了建撮罗子以外,还要建一个放迁徙用品的架子。如果上面的东西掉到了地上,他们会觉得这有定居的意思,他们会觉得这是不好的征兆。
3.问题与可能性
随着时间的慢慢消失,到近代,尤其是自2003年鄂温克族集体生态移民自满归搬至根河以后,更多的鄂温克人选择了下山定居,而一些以前的习俗像每搬迁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会建一个架子放东西的习俗也慢慢消失了。据一位老猎人介绍,一些非常古老的习俗他们只有在老人面前才会遵守,他们平常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我觉得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原来的习俗是由一些生活习惯演变而来的,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生活方式,所以逐渐被淘汰了
(2)一些习俗由于以前人们不懂,有偏见的思想或是带有不好的宗教的色彩,但随着鄂温克人迈进学校的殿堂,逐渐被人们淘汰了
(3)有一些习俗知道的人不多,随着时间的消逝,老一辈的人逐渐去世了,这个习俗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4.关于解决问题方式的探讨
我觉得如果是第一种或第二种,可以书面记载或把代表性的物品放在博物馆,因为它是被自然淘汰的,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人们继续使用。第三种可以去发掘,如果对人们现在的生活有帮助,可以继续使用,如果有坏处或歧视之类,处理方式可以同第一,二种一样。
作者
2019.7.12 (作于敖鲁古雅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