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九点,在知乎live上听了李笑来老师的讲座,题目是“这些年我的读书经验”,四万多人在线收听,十点整结束。刷新了自己的读书观。
对照李老师的讲座,反省自己以前做的不好的地方:
读书完全没有进步,几十年下来还停留在第一阶段,原地踏步,跟人家一比,真不知道这些年都活哪去了。
接上,读虚构类书籍的时间太长,回顾过去,估计超过90%的时间都是在读小说,特别是网络小说之类的,在李老师看来是消遣类的书,即使是消遣型阅读,李老师也与众不同,他觉得似乎看影视作品比看小说更过瘾,为此还专门去上了导演班,不是为了拍电影,而是能更高层次地消遣,看门道的快感远远超过看热闹。你看,即使是玩,也远不如人家。
读书不精,他说只有一种阅读方式,那就是精读。我自己也有感觉,明明这本书从头到尾都看完了,自己感觉书也很好,作者写的不错,自己看的也很爽,但当我向别人推荐,介绍的时候,发现什么都讲不出,这其实就是没有真正读进去,读书只是满足了器官的快感,读过了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留下什么。
读书不精,所以不会讲,更不会写。李老师说,最好的锻炼阅读能力的方式就是写作,就像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教一样的道理。如果你能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说明你真读了。
读书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深入思考,就是要向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一步步深入下去。中国教育很大一个问题就是不会提问,我也不会,比如听讲座的时候,如果讲者让我提问,我会很紧张,因为我问不出。学会问问题,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李老师很注重学术文献的阅读,这一点是我以前没想到的。一直以为只有写论文的时候才会去看学术文献呢。想象我们接触的各类读物,作者花费的心思从低到高依次应该是:我们日常接触的碎片化信息、新闻信息、普通书籍、学术文献。也就是说,学术文献是作者思想的精华,而且还是前沿思想,我们还在看几十年前就研究出来的成果,人家已经在研究最新学术成果了。我们落后太多。但这一点估计绝大部分做不到,因为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需要积累。
读书不多,读好书就很少了。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14小时,谁也不多,谁也不少,但怎么用这24小时,就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了。了解了李老师读书的经历,你就会知道,即使他现在仍默默无闻,终有一天会名满天下,这也是复利的威力吧。
听了这么多,到底对自己今后有什么帮助呢。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改善生活,怎么改善,就要行动。
减少阅读虚构类书籍的时间。这个非常消耗时间,却一点收获都没有,这类书读得再多,也不会有长进,你的生活还是原来的生活。
读书要精,特别是遇到精彩的地方,要反复读,甚至要朗读,读出声,不明白不怕,好书没那么简单,读懂为止。
读书要会讲。可以讲给别人,也可以讲给自己。如果讲不出,那就回去继续读。
读书要勤于思考,反省自己做的不对的,在将来的日子去纠正。
练习写作。不写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不要怕丑,谁也不是天生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短暂,即使是李笑来老师,他也不可能什么书都读过,所以还是要挑自己喜欢的领域,现阶段的我,还是更多关注在投资理财方面,希望在这方面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