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福利院,眼前的环境都是陌生的,候丰栓对新的生活充满期待,但又有所畏惧,当看到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他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当他说着一口带着浓厚乡土味的方言时,别人都听不太懂,那不经意间的笑声,却深深戳疼他的自尊心。
从这时候开始他的话变少了,开始对周围谨小慎微,这里的人他都不认识,没有老家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他时常到偏僻的地方坐着,他想自己的亲人,想念以前的美好时光,直到夜里很晚,他才拖着乏累的身子回宿舍睡觉。
夜晚静谧的月光洒向窗台,透过窗户正好照在四面的墙壁上,雪白无暇特别美丽,一阵凉风吹来,窗户吱呀作响,仿佛听到寂静的晚上有根绣花针掉到了地上,清脆的响声惊扰了整个房间。候丰栓本能的侧过身子去睡,月光洒在脸上,一串泪珠从脸颊滑落下来,他又梦到自己父亲了,还是那般和蔼可亲。
对于这个新成员的到来,院里阿姨都是特别照顾,只要有时间就会和他交流,给他带来生活用品。这不专门从图书室带来了几本连环画,这个还是从矿场季正明主任那里听到的,希望可以通过这些图画让他乐在其中,忘记悲伤,开启新的生活。
爱不怕分,越分越多!这期间来了很多爱心人士,带来了好看的节目,正是在这时候,他觉得心里特别的暖,身上穿着新衣服,吃着好吃的,还有和这样一群充满爱的人在一起,所有不开心的事也都烟消云散。
候丰栓慢慢适应了福利院的生活,生活总要继续,未来的路还要自己走!那时候他喜欢写日记,而且每次都是写的满满的,总是受到了院里阿姨的表扬,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认真,每周的版画内容也是很饱满,总是能在学校的黑板上能看到他的作品,他开始积极面对生活,用乐观的态度向上成长。
在福利院生活的这段时光,他的学业没耽误,成长没歧途,若没有福利院第二个家,他可能还在止步不前,没有学上,没有饭吃,或许也成了小黑马那样的流浪者,他非常热爱第二个家,这是他真正成长的地方,在这里上的学,读的书,才有现在的视野,在这里吃的饭,走的路,才有了现在的体质!
福利院的叔叔阿姨将青春都献给了福利事业,为熟悉的面孔平添了白发,额头上有了皱纹,操心孩子的事情太多,越是节假日的时候,越能看到他们来回奔忙筹集善款,急着为孩子找学校,联系爱心医院为孩子治病,多少的爱给了他们,却忽略了对自己孩子的爱,他每逢想到叔叔阿姨,就特别心疼他们,在心里早已经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父母。
正是福利的关怀抚平了他被亲情遗弃的伤痕,并以强者的姿态去面对生活。
在这里有很多与候丰栓命运相似的伙伴,他一直都说自己很幸运,能够到福利院这是自己最大的福分,有这么多亲人陪伴,生活在这里不孤单,同种境遇的人更惺惺相惜,更懂得内心深处需要什么。
福利院的叔叔阿姨将青春都献给了福利事业,为熟悉的面孔平添了白发,额头上有了皱纹,操心孩子的事情太多,越是节假日的时候,越能看到他们来回奔忙筹集善款,急着为孩子找学校,联系爱心医院为孩子治病,多少的爱给了他们,却忽略了对自己孩子的爱,他每逢想到叔叔阿姨,就特别心疼他们,在心里早已经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父母。
不管在学校还是故乡,候丰栓常跟别人讲他在福利院的故事,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张全家福照片了,里面一个护理阿姨和十三个孩子的合影,满满把爱框在了一起,虽没有血缘,却难以割舍,跟他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年龄大小不同,来自不同地方,缘分让他们聚在了一起。
候丰栓知道护理阿姨辛苦,需要操心孩子的事情太多了,为了他们的营养能够跟得上,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哪个孩子病了,饭都没顾不上吃,就骑着车去看医生了,光是期末开家长会,就得来回折腾好几次,这些年是见老师面最多的人。
于是候丰栓就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家务,就想着自己去帮忙买菜,平时接送弟弟妹妹上学,还尝试学着做饭,到现在手艺特别好,想着办法不让自己闲下来,尽可能多做一些事情,减轻护理阿姨的负担。
每到过年时候,季正明主任就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到福利院来看候丰栓,他每次都有很大的变化,已由当面那个面黄肌瘦的孩子长成一个壮小伙了,脸上时常带着笑容,说话越来越有底气了。
看着候丰栓成长的这么好,季正明主任欣慰的笑了。
白驹过隙,一晃十六年,候丰栓将要离开福利院去外地工作了,他的兄弟姐妹提着大包小包为他送行,一路上欢声笑语,谈论着生活和理想,往后还是未知数,但会越来越好的。
隔着公交车窗候丰栓微笑着跟亲人们挥手告别,在转回头的那一刻,他的泪水再也抵挡不住,伴随着发动机启动的响声倾泻而下,远方还是未知数,他轻抚怀中的行囊,来寻找一份慰藉,他暗暗下决心,再苦再难都要坚持下去!
太阳高高升起,温暖普照大地,车窗内的候丰栓像是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清澈的眼神没有一丝改变,更多了一种坚韧自信的光芒,成长的路上就像前行中的公交车一样,难免会跌跌拌拌,但是只有心中有光,到哪里都无惧黑暗,最敬爱的父亲,故乡的乡亲父老,矿场的季正明主任,福利院的叔叔阿姨,社会的爱心人士,都是照亮候丰栓人生路的暖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