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其实是一种常态。
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没有什么人是全知全能的。任何人的能力都有短板,任何人的认知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任何人也都有自己接触不到或者没有能力去接触的领域。即便是在某一个领域中达到最顶级的高度的人,同样有可能在另外一个与自身所擅长的领域完全不相关的领域中一无所知。
这本身是不可怕的。
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有能力和意愿认识到自己的相对无知的人都能够提升自我,从而尽可能地改变自己的无知。即使某些人在某些情况下难以提升自我,至少也能够因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尽可能克制自己的言行,从而不带给自己或者他人不必要的麻烦。
真正可怕的一点,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有些人意识不到自己无知,反而自以为能力超群,甚至自以为有权以自己为标准随意要求他人;有些人更是因自己的无知而骄傲、自豪,脑子里满是诸如“我无知,我就有理”甚至是“我无知、无能,别人就必须让着我、顺从我”之类的观念。
在文学领域,尤其是写作这一领域里,几乎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信奉“我无知,别人就必须顺从我”之类的观念的人。
这种人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认知范围等诸多不同方面的能力往往都非常低下,几乎完全不能理解任何处于自身认知范围或者兴趣爱好之外的事物,甚至不能理解也拒不接受任何除最简单的表达方式之外的表达方式。而且,他们还自以为有权用自己的这一套实质上十分低级的标准去要求其他所有人,无论其他的读者到底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什么样的目标,更无论无法顺从他们的这一套标准的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想要迎合什么样的目标读者。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甚至会用自己的标准随意评判任何他们自己看不懂或者看上去不顺眼的作者及其作品。每当他们看到某些自己不感兴趣或者根本看不进去的作品,他们便会张口就来:你写的是什么东西?这种东西能有人看吗?能有人看得懂吗?
这群人面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作者以及自己没有兴趣或者没有能力去理解的内容时的态度就是:我不看你的作品,因为我看不懂或者不愿意看。但是,即便我不看,我也要教训你。因为,我不看,就是没有人看。
正常人多半都难以理解,他们的这种“我有权力随心所欲地教训任何人”以及“和我不一样的人都不存在或者不该存在”的观念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一般情况下,以无知而自豪的人多半都是自己在现实中的生存环境中的产物。
这些人的生存环境中大都缺乏真正拥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或者足够渊博的学识的人,更缺乏“求同存异”或者“和而不同”之类的观念。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基本只有他们自己的同类,甚至是连他们都不如的人。因此,原本就没有能够只凭自身力量摆脱环境的能力的他们也不可能拥有摆脱环境或者主动提高自己的意愿,并会逐渐养成“自己身边就等同于整个世界”或者“你怎么能和我或者我身边的人不一样”之类的观念。随后,他们所处的环境又会对他们自身以及他们的同类所信奉的这种观念造成事实上的强化。因为,任何与他们不同且不迎合他们的外人或者外物都无法融入他们所处的环境,更无法改变他们。除某些特别强大的不可抗力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人或者事物是足以让他们改变的。
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只有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的内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接受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还认为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是唯一正确的,连稍微复杂一点的表达方式都无力理解、拒绝接受;他们只能看到也只想看到顺从他们、令他们感到“爽”的东西,因此,他们拒绝接受任何不顺从他们的东西,甚至认为所有不顺从他们的东西都不应该存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求同存异”或者“和而不同”之类的观念,甚至很可能没有“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之类的观念,因此,他们自认为可以随心所欲地要求别人,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教训别人。
这就是他们的逻辑——如果它能够被称为“逻辑”的话。
对无知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会掐灭改变无知的欲望,也就是求知的欲望。
无论是对人而言,还是对环境而言,没有求知,就只能有野蛮和愚昧。
只有野蛮和愚昧的环境中诞生的产物,很可能是灾难。
202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