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10
听二位大爷辩论有感
大概很久没有动笔了,但今天确实听了两位大爷的“公园辩论”之后觉得很有意思,姑且写写感想。
上周还是在放五一假期的时候,我去西大操场南边的健身器材区练引体向上。大概是晚餐时分,也是大爷大妈们日常锻炼时间段之一,我骑车过来远远望去便有在一列单杠上下翻飞的肌肉大叔,在另一侧压腿活动筋骨的大妈,以及放学后蹲在地上拔草嬉戏的小学生。彼时我刚刚练会引体小技巧,满心欢喜来到另一旁的爬杆上面吊了一会儿。但不知怎的,突然被右侧几位京味儿大爷的聊天内容所吸引了——(分号仅代表两人互相打断时)
衬衫大爷:“……我记得以前我年轻那时候,你这大学毕业的都分好工作,基本上都能落上北京户口;”
背心大爷:“诶,那是搁从前了。你看现在这些大学生,哪儿还有这些机会。说实话,连留在学校都不好留,现在经济形势又不太好,社会上哪有那么些好岗位?你再说那些父母是6070后那代来北京的,赶上时候奋斗几十年本身家里有积累了,就像在这清华里头的教授,他们孩子那顶上少奋斗多少年;”
一个也来拉杆的哥们儿也搭了句话,“啊确实,我爸妈也是当时来北京念书留在这当老师,小时候我就在这长大的。” 我一边在心里暗自腹诽……
衬衫大爷:“我看现在一样也有那些农村考出来的孩子,一样很厉害;”
背心大爷:“嗐,那现在这些农村出来的孩子成才的也是越来越少了,哪儿能像过去似的一个屋子一半是工农兵大学生;”
衬衫大爷:“我看现在一样也有那些农村考出来的孩子,一样很厉害;”
背心大爷:“是,我承认有那些厉害的孩子,但事实就是现在这个:穷人家孩子越来越难翻身了。再者说为啥那些教授们都把孩子送出国呀?那不还是国外的环境好吗;”
衬衫大爷:“我觉着不是,那你说的还是这个人本身能力不够强。再者说人家出国那是为了见世面去了,那更多的情况下还是海外留学的毕业都回来了嘛;”
背心大爷:“你承不承认吧,现在上层教育资源也被包圆儿了吧,贫富差距这么大,你连课外班儿的费用都交不起,贫民(也可能是平民)家孩子哪儿有机会翻身?再者说你从国外回来了,有好位置都留给自己家孩子了,哪儿还有你们外头人什么事儿?”
衬衫大爷疑似还想接着辩,只是这边背心大爷已经准备终结了:“不管你是怎么想的,我就这么个观点。掰扯这么半天,是觉着您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要是不同意咱也就不再讨论了”……
WOW,That’s amazing!
好吧,但说实话这短短几分钟的聊天确实震惊到我了。我一边笑道不愧是在清华里呆过的大爷,就是见过世面;另一面也好感慨,就连几乎脱离社会劳动岗位一线的大爷对年轻人现状看得也是如此通透。小时候跟老人出门逛公园的时候,我还记得表妹在公园里摆着的一套英派斯上撒欢的样子,想到曾经大人的谈话,心怀家国和国际大事。然而,今天当我成为他们口中的当事人群体本身的时候,亦不能强迫自己的双耳不去接受这些和自己几乎毫不相干的大爷们的观点。一瞬间,我联想到之前在新闻和短视频和其他渠道当中了解到的关于近几年,尤其是伴随着新冠疫情加速矛盾产生的种种“卷”况,比我大的学长学姐面临的保研考研出国找工作,学弟学妹们中高考环节的升学问题……除了已经领退休金的老人们,几乎是又一场宏大的经济危机困局眨眼间扑面而来的感觉。
另外,听学长讲,近两三届卷绩点的盛况也远超从前,也铺遍了各个院系,我想如果说是出于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而早做打算,持续深耕,这我是羡慕而愿意为其欢呼的;可是面对这样不知道未来要干嘛,就埋头“发育”的情况,我真是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不愿意违心而行罢。
我自认为算是出身与中产当中,作为教师子弟,在上学时期大概觉得过的还算比较舒坦。虽说小时候主要还是考父母安排了很多,自己更是忙里偷闲的摸鱼大户,但是来到大学之后面对这样的一种校强我弱的现状,不免也是充满感叹。尤其是面对曾经自己对自己的期待,父母家人和老师对自己的期望,更是很难说未来在何方?仿佛感觉目标与目标,目标与理想之间的感觉仿佛在渐行渐远……
有人说,00后的后浪们大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不愿压抑自己的性格和习惯,向往自由向往“诗和远方”。However,我觉得面对这样的情况下,或许这么说会好些——
曾经我们伟大的国家带领了全国人民,走向独立走向自主,建国和改开以来几十年的建设,我们基本上实现的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可以讲,对于年轻人来说,无论是所谓家庭条件相对好或者差的都很难有冻馁之患,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享受到了这些年经济建设的成果,那然后呢?当我们摆脱了曾经的困境之后,当基本矛盾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好是一个新的问题。曾经前浪们的成功经验忆昔还在眼前,我们父辈的种种奋斗旅程故事还没有消散,可是这些路径仿佛随着时代的变化,再次充满荆棘难以踏足。起码在下一次产业升级到来之前,很难见得新的蓝海等着诸位踏足。
不说了,接着卷吧,小卷心菜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