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很爱看书,除了工作和生活需要,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看书是成长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最直接有效,而且可以不断的积累。
养成读书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阅读的书籍,书中提炼了阅读的四大误区,我也特别认可,分享给大家。
1.从头读到尾
我记得我一开始读书的时候,也是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读,结果是几个月读不完一本书。
生怕错过一个细节,很多时候一些细节都反复地读。因为读得慢,读一本书时间拉得很长,经常出现读着后面,忘着前面。所以就经常倒回去读,读完一本书的时间越拉越长……
其实根本没必要!
书中,我们需要的知识、感兴趣的知识或者说能读懂的知识并不多,也肯定不包括全部。
所以,没必要逐字去读。很多时候甚至需要粗略的通读一遍,然后挑选自己觉得重要的部分,反过来再复读。
最好不要想着一次读懂书中所有的知识,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会大大的降低我们获取知识的效率!
2.看书最求速度和数量,不注重效果
记得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我特别在意自己读书的数量。看着自己已经读完的书,就感觉特别有成就感,也想当做自己炫耀知识的资本。
但读得多了就会发现,读书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非只求速度和数量。
读书的数量跟知识获取量不一定完全成正比。其实客观来看,投入的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
所以,读书需要关注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的效率。当我们遇到自己不喜欢或者读不懂的内容时,完全可以跳过去,没必要强制自己读下去。
有时候遇到读不懂的书,我就直接放弃,选择读另外一本书。
我记得很清楚,即便很多名著,也会有让我读不下去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果断跳过,甚至暂时放弃阅读这本书。
换个时间在读,或者永远放弃读这本书。不要觉得可惜,你的时间和知识的获取才是你要关注的核心。
3.只看专业的书,不看其他书
我是程序员出身,一开始看的书都是技术类的书籍。后来随着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接触到沟通和管理类的书籍。
再后来,我也读了很多心理学、科学类的书籍。虽然这些书籍跟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发现,这些书中的知识个观点无形中也会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比如心理学类的书籍,看多了之后不但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更能处理家庭生活的各种矛盾。
再比如社会科学类的书籍,也都非常有用。我记得我看过一本书,书中详细讲解了人类是如何从人猿进化成人类的。
经过 20 万年的演变,最早的人类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环境以及地壳的变迁,最终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如今的人类。
比起地球曾经的霸主恐龙,它们灭绝前有 200 万年的进化,如今人类的进化程度还不值一提。
看完以后,我感叹生命的不易。如今的人类在地球环境和地球生物进化中是个偶然,更是个奇迹。
如今人类发展但如此地步,实属不易!我们都应该庆幸自己活在一个如此平稳和和平的年代,应该享受这个时代,而不是抱怨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4.只阅读不输出
获取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它!
读书也一样,我们要尝试把从书中获取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践行者,而非只做书中知识的过客。
学以致用,其实就是保持知识的输出。当我们在输出一些知识的时候,会仔细考量和验证知识或方法,这样知识就会融会贯通,完全被我们吸收。
除了具体的践行,其实写作、演讲、分享都是知识输出的方式。
就像此时此刻,我在写的这篇文章,看起来是在给大家输出一些阅读的技巧和知识,其实对于个人来讲,是对这些知识的进一步思考和吸收。
希望这些阅读技巧可以帮助你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书籍可以带你穿越地域、时空去跟诸多智者交流,这是读书最神奇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