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里住着两棵树,春天为我开满一园的花,秋天为我结满一树的果,我在生命的花园里,也学着开花结果,延续生命。父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姓名,给了我性格,也给了我脾气。我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了孩子的母亲,延续着血脉传统。 父亲交给了我做人的道理,生活的勇气。今天,我把父亲的教导传承。若干年以后,我的后代也会把父母的教导传授给他们的儿子、孙子。这就是家教,这就是家风!
父爱深沉,伟岸如山,却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父亲的教诲,如烙印,深深的烙进我的心灵。是父亲的教诲,让我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生活的技能;是父亲的教诲,让我懂得感恩,知道回报。
父母在,我知道家的方向,知道家的味道。我喜欢吃父亲做的包子,父亲为我炸的粑粑,每一样食品都全是父亲的味道。我不会忘记父亲教我写“墅”时的神情,也不会忘记父亲教我包汤圆做包子时的耐心,更不会忘记父亲陪我考试送我入学时的身影。是父亲的宽容,让我懂得了慈悲;是父亲的严厉,让我学会了自律。当我进步时,我会想到父亲;在我失败时,我也会想到父亲。父亲如一根标杆,站成了我生活的方向。
父亲给了我倔强,也给了我任性。是父母的迁就,惯坏了我任性的性格。我会在父母面前撒娇,使小性子。我会因为对父母的不满意而经常伤他们的心,我会很久不回家……每次都等来了父母的包容。可是在我的儿子面前,我又脾气好得很。我也如我的父母一样,包容,甚至无原则的溺爱着自己的孩子。我把所有的爱给了儿子,却少有时间回家陪伴自己的父母。我总是推脱说忙,等过几天再说。我顾着自己的小家,却经常忘记那个生我养我长大的父母家。儿子一个轻微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令我措手不及,心疼不已;我父母在家即使生病了,他们也是一忍再忍,直到某一天我无意间打电话回去,听到母亲孱弱的声音,追问了一次又一次,父母才会实话说出。每次父亲或者母亲生病,我总是匆匆而去,急急的赶回。
很多人爱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喜欢这句开脱之言。父养子似乎永远都是天经地义,一对父母养育一群孩子,他们从来都是乐乐呵呵,高高兴兴,这是责任所然;子养父,却要兄妹共同承担。弄得好,兄弟和睦,老人有所依靠,颐养天年。搞不好,为了赡养老人,兄弟矛盾连连。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他们最爱的宝,老人却成了大家最难的负担,这是中国养育观念的偏颇。
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有家的味道。父亲,撑起了一个家的脊梁。他为家遮风挡雨,却从来不会说苦道累。在儿女面前,父亲始终坚实硬朗,却不曾想,我们在渐渐长大的同时,父亲也开始衰弱。曾经,我心里的父亲高大伟岸,是我追随的偶像。他顶天立地,为家撑起一片天。后来,我们大了,父亲却老了。再后来,我有时间了,母亲又“走”了。所以,趁着现在有时间,多陪陪父亲,多回几次家。不只在父亲节,每一个有生的日子,都陪陪他们,陪陪身边需要陪伴的父母,老人,孩子,亲人,爱人!是生命的拥有,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