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是一部德国电影,影片中罗拉先后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演绎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在视听上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片头一开始引用了艾略特的一段话:“我们不可能放弃进行探索,探索的终极将是开始时的出发点,让我们重新认识它吧”。紧接着是一个“诡异”的钟摆左右摆动着。然后镜头由俯视角度慢慢上移出现一个指针快速走动的钟表,镜头慢慢拉近到钟表上的一个鬼怪式的装饰物,紧接着它大口一张,镜头黑场。随后出现了移动的人群,拍得很虚幻,随之节奏感很强的电子音乐进入,镜头不时定格在一个个茫然的脸上。这时一个警察闪现出来,说道:“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说完,拿起了一个足球,足球被他一脚重重的踢飞。镜头拉远,人群迅速变换成字母,出现电影的名字:LOLERENNT。这里球飞的音效和快速变幻的人群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影片的影像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因此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拖沓的镜头,从而使我们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镜头不再专注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是镜头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笔者在看片子时就会特别想知道在每一次故事重来后,那些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又将会又怎样的命运,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今后的生活是不是有着因果联系,这反而是吸引笔者一直看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导演巧妙地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节奏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它给我的感觉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例如在路上每一个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对他们后半生的交代尽管都是照片的高速快速剪接,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
影片在运动镜头中,完美得运用了推镜头。在罗拉被枪击倒地后,镜头推向罗拉的双眼,这种凸显主题和细节的方法,“强迫”观众注意罗拉的心理,进而过渡到罗拉与男友交谈的“平行世界”,给观众鲜明的视觉印象。这种带动观众关注影片内容的手法,影片中出现过很多次,在罗拉奔跑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路人,在罗拉与路人发生交集时,镜头从远处推向主体,展示了影片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影片的另外一种运动镜头的运用也令人赞叹,旋转镜头的运用,全面的展示着罗拉的慌乱,不安,让观众对罗拉的关注更加细致入微,并且旋转镜头的运动,与主题的静止形成了对比,制造了一种紧张急切的气氛。在运动镜头之中,影片也同时运用着静止镜头与之呼应,片中曾两次以上帝视角的俯视拍摄方法拍摄罗拉的奔跑,静止的镜头与俯视拍摄相结合,观众站在一个冷静的角度去观察罗拉,缓解着高频率运动中的紧张情绪,也更加突出的展现着主题的运动。在下一次的奔跑中因为细节上的微小改变,从而影响了整个故事的走向,导致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结局A:罗拉意图找父亲借钱没借到,和曼尼抢超市,被警方失误击毙。
结局B:罗拉在银行发现父亲的外遇,愤怒之下劫持父亲抢银行。罗拉拿到钱后去找曼尼,在街对面呼唤曼尼,但曼尼却在过马路时被救护车撞死。
结局C:圆满大结局,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两个人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发了一笔横财,最后俩人手拉手和谐的走开了。
正如电影片头的背景音所说,无数疑问需要找到答案,一个答案将衍生一个新的疑问,新的疑问继续会带来新的答案,如此循环不止。命运的开始即预示着它的结束之处,而结束之处,也可能是另外一个开始。在这含混复杂却又生生不息的世界中,究竟要如何去选择,如何去生活,或许快跑着的罗拉所给出的,是并非唯一但却最强有力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