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事实
好吧,我承认,我前天定的6点起床的行动计划这2天没做到,WHY?《人民的名义》天天晚上追,不忍放手啊!
这部剧情节跌宕起伏,网上各种技术分析帖都非常精彩。但作为两宝妈,我更关注的是剧中的这些人物是如何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形成了现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让他们在人生抉择时,是选择一步步走向光明,还是一步步落入深渊?分析几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人物哈!
追求自我价值型:侯亮平 。人民检察官,追求公正、公平、正义,不畏利诱和强权。
物质匮乏型:赵德汉。国家某部委处长,小官巨贪,家里藏有2.3亿的现金却一分没花,穷怕了的农民的儿子。
情感匮乏型:欧阳菁。从小在缺爱的家庭长大,年轻时,达康书记用一晚上的时间为她找到一直想吃的海蛎子,就这样,她陷入一段本来不太搭调的感情里,此生只为寻觅爱。
物质精神匮乏型:祁同伟。凤凰男,伪善的公安厅长,家徒四壁,上大学之前就没吃过一餐饱饭,自卑而敏感。
R感受
我被强大的演员阵容所吸引,(不是达康书记的粉,我喜欢赵东来这种硬汉型的,哈哈!又暴露了我的口味。)沉迷于细节和剧情,每天看得是兴奋又紧张啊。(怎么觉得自己完全跑偏题了,晕死!)
I思考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一个人的低层需求一直未被满足时,终其一生,都会在填补的这一个坑洞,会阻碍向更高一层次的需求发展。
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家庭中成长的,往往一生都迷失在金钱、地位、权利、这些外在评价成功的标准中。
童年时情感的匮乏,尤其是父母爱的缺失,让孩子,特别是女孩,对择偶和婚姻影响深远。
童年时在金钱方面严重匮乏的人,成年后在金钱方面斤斤计较的人,过分吝啬或过分贪婪的人。
那么我们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如何避免她成为一个“营养匮乏”的孩子?我觉得是要“富养”。这里的富养,不是单纯指的贫富的富。而是指精神和物质层面,我理解这属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下面四层。
D行动
“富养”-心里营养。最近因为装修和孩子分开住,对她们忽略很多,陪伴很少,即使陪伴也多是督促作业,感情交流不多。装修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但不能顾此失彼,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心里营养的基础,决定装修期间每天至少高质量的陪孩子2小时。
P:高质量陪伴:我理解的高质量陪伴不是盯着孩子随时满足他们的需要,不是局限于具体要做什么,而是和孩子在一起很开心的状态。读书、郊游、看电影、聊天、玩游戏算,我做家务时孩子在旁边打岔、帮忙也算,装修带着她逛街买材料还是算,妈妈的好心态是高质量的基础。
“富养”-物质营养。对待孩子的消费方面,在家庭财务计划范围内的,可以满足孩子,不要过度限制,并提供条件,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强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