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禅是因为“乐不思蜀”才保全了自己,是个有智慧的人?
现在有很多人说,如果当初刘禅对司马昭说他想念蜀国,就会被杀死!刘禅到底会不会被杀和他说思念蜀国和不思念蜀国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完全取决于司马昭是如何想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刘禅说按照郤正的话告诉司马昭后,司马昭最少肯定知道郤正是想念蜀国的,可是郤正不是也好好的活着吗?司马昭为什么要杀刘禅?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嘛!司马昭,高高在上的胜利者,晋王朝的奠基人;刘禅,仆伏在地的阶下囚,蜀汉的亡国之君。再说,如果刘禅是个有智慧的人,以司马昭的性格,恐怕早就被干脆利落的杀掉了!根本不会搞什么宴会,问他什么问题!如果司马昭真的要杀刘禅,即使刘禅像晋安帝那般白痴,也难逃厄运。有人说司马昭会把杀掉高贵乡公的事,再用到刘禅的身上,其实这两个人完全没可比性!司马昭杀高贵乡公,是因为自身安全受到威胁,而刘禅身处异乡、孤家寡人,还有能力威胁到司马昭吗?所以刘禅以“乐不思蜀”保全自己的说法没有道理。
2·蜀汉灭亡和刘禅没有很大关系,是因为诸葛亮、姜维北伐致使国力亏损所致?
诸葛亮、姜维的北伐是继承昭烈帝刘备的志愿,刘备和诸葛亮从“隆中对”就已经在谋划夺取中原、兴复汉室,“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这可以说是君臣二人毕生的目标。而刘禅,本应该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却甘心做一个“守成之主”,可是他没有想到最后守成41年,却得到了一个亡国的下场。这难道真的是北伐所致吗?诸葛亮说的很清楚,你不进攻他,他就会来进攻你,这叫做“以攻为守”。小国寡民,国家弱小却不思进取,甘于守成,落后他国而奢望与他国平等,互不侵犯,不是很可笑吗?如果在大一统时代,还可以维持。而在分裂的时期,就很危险了!刘禅的守成之道,就是一条坐等灭亡的亡国之路。更何况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迫使姜维避祸沓中。后来姜维又建议派兵防守阳平关和阴平,但是刘禅却听信黄皓的谗言,相信鬼神,对姜维置之不理。最后,邓艾从阳平突袭南下,兵临成都,而姜维被迫投降了钟会。蜀汉的灭亡与刘禅有脱不掉的关系。
3·刘禅投降魏国是为了让百姓少受兵戈之灾,是位仁君?
所谓为了百姓而投降,永远都是统治者面对强敌别无选择的借口!若是刘禅真的是为了百姓,为什么魏军刚开始进攻的时候,不马上投降!反而到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才投降,一句话,被迫而已!刘禅是那种昏用无能又眷恋富贵的人,他把无能当做守成,因为眷恋富贵,不肯舍弃帝位心存侥幸才未投降。等到魏军到成都的时候,才抱有可存荣华的想法投降!说他可怜百姓,使成都免于涂炭,不如说他贪生怕死。谯周提议投降就是给刘禅一个台阶。
4·刘禅在诸葛亮死后将权力分割,是个明君?
诸葛亮生前事事亲力亲为,不免专断,让刘禅有些不满意,所以才会把权力分割!这对于刘禅本人来说,是个好事情!不过,蒋琬毕竟不同于诸葛亮,诸葛亮严格教育刘禅,是以“仲父”的身份。而蒋琬只是个大臣,所以他并不能够约束刘禅。刘禅越来越贪图享乐,谯周劝谏他,他也没能听进去。没有人约束,他开始重新宦官黄皓,黄皓得以操纵权秉。